【01月05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 时间:2024/01/05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重要会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新华社)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会议明确,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政策文件】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提出,要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完善国际标准跟踪转化工作机制,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加强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重点领域标准外文版编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

  《若干措施》明确,要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鼓励开展集中采购,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

  《若干措施》指出,要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及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企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若干措施》表示,要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支持。鼓励内外贸企业使用信用报告、保险、保理等信用工具,防范市场销售风险。推动电商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营造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市场的信用环境。



3、商务部:80项措施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 全面对接高标准规则(央广网)


  12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关情况。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方案》共聚焦7个方面,提出80项措施,主动全面对接高标准规则,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一是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推动金融、电信等重点领域高水平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跨国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提高电信业务服务质量,引领服务业制度型开放。

  二是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优化完善进境修理货物、商用密码产品、医疗器械等特定货物进口管理,试点实施简化境内检疫程序、扩大预裁定申请主体等便利化措施,着力构建科学、便利、高效的管理模式。

  三是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电子票据应用,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构筑数字贸易发展新优势。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五是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接轨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优化采购程序,完善采购管理,加强采购监督,构建规范透明、科学严密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

  六是推动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支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鼓励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七是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健全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推进全流程监管。



4、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电商领域重要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


  12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一批电商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

  一是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监测标准。可实现“依网管网”的管理理念,突破“样品抽检监测”的单一监测手段,指导各类组织规范性开展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监测活动。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质量安全标准。有利于跨境电商供应链各方根据各自角色和职责实施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构建统一协调的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标准。可降低因网购退换货杂乱无序产生的物流问题,减少消费者的重复沟通,提升消费满意度。

  四是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运营标准。将进一步规范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运营管理,提升海外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五是快递服务资产配置与管理标准。可帮助快递服务组织合理配置和管理资产,提升快递服务效率与服务能力。

  六是绿色外卖标准。有助于推动餐饮企业在外卖活动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减少包装使用量和一次性餐具使用,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形成绿色餐饮服务新方式。


【行业观察】


5、中国数字金融技术发展已居全球前列(人民政协网)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数字金融蓝皮书: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中国数字金融技术发展已居全球前列。

  蓝皮书认为,中国数字金融技术研发专利数量高增,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共申请了19万项金融科技领域相关专利。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日本,专利申请数量分别是10.7万项、3.71万项和0.78万项。总体来看,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技术的相关专利技术不管是数量还是增速都远高于其他主要国家,其中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最为突出,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互联网银行等领域的技术水平都位于世界前列。

  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7家中国企业上榜,分别是平安集团、蚂蚁集团、中国银行、腾讯科技、阿里巴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其中平安集团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量达到7472项,在整个数字金融技术的研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6、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创年内新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3.1点,环比提高1.2点。分项指数中,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人员指数等有所增长,物流时效指数、库存周转指数、履约率指数等小幅回落。

  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创年内新高。11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24.1点,比上月提高1.7点。分地区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业务量指数均有所上升,东北部地区有小幅回落,中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止跌回升。11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9.5点,比上月提高0.9点。分地区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业务量指数均有所上升,东北部地区有小幅回落,中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今年前11个月,电商物流总体运行稳中有进,供需两端均有明显改善,总指数已恢复到近5年高位。在居民消费方式转变、国货品牌崛起和电商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预计这一走势将有望继续保持。



7、《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发布:过去一年内陆地区物流数字化增速达27%(中国日报网)


  近日,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发布《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数字物流渗透率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实体对数字物流接受度不断提高。过去一年,内陆地区物流数字化增速达27%,西部地区的渗透率增速最快。

  从地区看,西北五省产业带数量较上个周期增幅超100%,其中新疆由56个增长到135个,增速高达141%,物流数字化向高原“爬坡”。而起步早、规模大的沿海地区依然保持着15%的高增速,实体经济与数字物流的深度融合正在各行业各区域如火如荼地上演,数字物流正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成长为“大动脉”。

  我国数字物流产业带呈梯次发展特征。从产业带数量上来看,分为以山东、江苏、湖北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新疆、湖南、重庆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天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第三梯队,其中山东以数十亿吨的发货量,成为全国数字物流产业带最全的省份。

  报告显示,近一年,全国数字物流订单平均运距比上一周期缩短4%,大部分地区的产业带运输距离均有10%以内的缩短。从绝对运距数据看,“包邮区”(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地区运距最短,相比之下,中西部、东北部平均运距超千公里。具体到城市集群,珠三角的一体化加强效应最为明显,运距较去年同期整体缩短35%,其次分别为是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



8、中国数字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国际商报)


  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人才蓝皮书: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2023):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高地建设》指出,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领军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多行业、多元化的生态圈,而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猎聘发布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IT/互联网/游戏行业对海外留学人才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强,占比为18.1%。猎聘针对2023年毕业的海外高校留学生以及海外高校在读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求职人群中超过八成选择回国就业。拓展海外招聘渠道,开展人才引进计划,建设数字人才高地,打造人才发展平台,培育健康人才生态,是“数字人才争夺战”的必备要素。

  报告认为,国内数字人才的地域集聚越发显著。在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集群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地,数字人才密度较大,人才吸引力较强,整体呈现向中心城市聚合的趋势。


【地方动态】


9、四川省印发宜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四川省人民政府)


  12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宜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争取用3-5年时间,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建成服务完善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跨境电商从零的突破到质的飞跃。

  《方案》指出,要建设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结合各县(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差异定位、协同发展的思路,以三江新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建设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引进培育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企业和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其他县(区)以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出口型企业、打造特色出口产品为重点,力争孵化本地特色产业带,并在条件成熟时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方案》明确,要建设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跨境贸易电商(海关监管代码9610)、保税跨境贸易电商(海关监管代码1210)、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海关监管代码9710)等监管要求,结合宜宾实际,推进平台与海关、税务、公安、市场监管、人行、外汇银行等部门(单位)数据对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出口退(免)税申报、结汇、消费者身份验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公服平台与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推送实时业务数据,促进信息共享、协同作业,推进通关全程无纸化,提高通关效率。



10、上海市要求直播不签署最低价协议(光明网)


  12月12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2022年出台的《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进行了修订,结合市场监管总局新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直播营销平台管理责任。

  《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第六条(一)明确指出,不应要求平台内经营者签订“最低价协议”或其他不合理排他性强制条款。

  第七条(五)规定,主播直接和平台内经营者签订协议的,不应要求平台内经营者签订“最低价协议”或其他不合理排他性强制条款,并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第十六条写明,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等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手段,对其他经营者在直播间的交易、交易价格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商家收取不合理费用。



11、浙江已培育网零额超千万电子商务专业村2643个(中国新闻网)


  近日,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省已培育网络零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子商务专业村2643个,今年1月至10月该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8954.4亿元。

  近年来,浙江坚持将“数字浙江”与“千万工程”有机融合,聚焦中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浙江路径,数字乡村总体发展水平达68.3%,连续四年位居中国首位。

  浙江数字乡村起步早、基础好,目前共有乡村5G基站突破8.6万个,宽带接入端口超2900万个,在中国率先实现“村村通5G、村村通宽带”,已成为中国乡村信息基础最好、建设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

  数据显示,浙江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工厂417家、未来农场33家;培育网络零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子商务专业村2643个,今年1月至10月农村网络零售额8954.4亿元,同比增长11.8%;前三季度休闲农业总产值200.34亿元,同比增长111%,观光总人次达1.09亿人,同比增长76%。


【专家观点】


12、跨境产业互联网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澎湃新闻)


  12月11日,在澎湃新闻主办的“直面不确定性:民营经济的生存与创新”研讨会上,黄奇帆发表主旨演讲《新格局下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入手,形成内外循环一体化的土壤生态》指出,下一步,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的重中之重在产业互联网。在内卷、市场比较萎靡不振、前行方向不确定的当下,一个确定性的数字经济赋能就是产业互联网,特别是跨境产业互联网,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数字经济要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积极作用,有三个主要的战略板块:一是数字技术产业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直接为社会、老百姓服务。二是数字技术创新,尤其是底层技术的硬核创新。无论从3G到5G,乃至6G的创新,还是操作系统、各类软件、芯片系统等,底层数字技术需要持续不断地硬核创新。这代表了一个国家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三是传统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一旦被数字化赋能,一般至少会有1%-10%的产出,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并且不需要传统产业增加资本投入,或新原材料及各方面生产要素的植入。以100万亿元的工业产值为计,若全面地赋能,就有可能增加5%的产出,即5万亿元。由于不需要消耗传统工业生产的原材料,这5万亿元可视为资源优化配置后产生的净增加值。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一旦对传统产业赋能,将使传统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极。

  从2014年起,国家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规模每年都能实现10%以上的增长,看似成效很大。以2022年为例,中国实现了约6万亿美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以及约8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但其中真正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来运行的只有2000多亿美元,占比仅为3%。对比来看,国内电子商务的线上贸易批发零售额超过40万亿元,占国内贸易批发零售近30%。导致这种差距的关键在于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的制度、环境、土壤是两种体系。如何让中国在今后几十年的内循环、外循环过程中形成一体化的土壤和生态,关键是要在规则、规制、体制、标准上形成有利于内外循环一体化的土壤和生态。否则,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做内销与外销时就必然会出现同线不同质不同标的问题。

  产业互联网不同于一般的B2B。一般的B2B只是一个撮合既有商品交易的平台,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反应快、交易方便的特点,形成商业贸易。而产业互联网是根据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结构性新特点、社会结构潮流中的新需求,所形成的集生产制造研发为一体的基础平台,将传统的以产定销、打折促销的销售方式转变为以销定产,以新打旧,以快打慢,快速反应。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组织大量国内科研开发企业,为国际市场的新需求研发和设计解决方案。同时,平台上又掌控着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制造企业,可以高效地将这些商品生产出来。不仅如此,平台还掌控着与全球航空、铁路、水运相通的物流体系,可以在准确的时间、地点,把小批量的产品配送到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将是今后数字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源。如何在中国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通过跨国外贸与跨境电商,迅速掌握国际市场趋势,生产出各类产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跨境产业互联网模式一旦达成,对于平台而言,它拥有的不仅是B2B的贸易公司平台,还将联接区域范围内的数千家贸易公司、研发和设计公司、制造业企业、物流公司以及提供各种辅料配料的供应商,从而形成一个资源体量巨大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公司一旦在哪个城市落地,必将促使这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清算结算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最终带动几十万、上百万人群的就业。比如广东番禺的希音公司就带动了近100万人的就业。



13、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 不断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光明网)


  近期以来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举措,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持续发挥。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明显高于去年全年水平,消费向好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加倾向于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消费领域的新动向。当前,消费发展呈现三个新趋势。

  一是理性消费成为主流。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消费中注重控制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决策更重视综合性价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结构更趋理性。202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降了10%,消费者对于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逐渐减弱,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二是超前消费有所减少。2022年末到2023年初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明显放缓,负债消费持续减少。可以发现,消费者正在通过更审慎的消费抉择来保持或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居民消费更加趋于谨慎和理性,反映出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观念的转变引导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价名牌;消费选择更加立足自身需要,而非社会评价,杜绝盲目消费。理性消费、追求高性价比、摒弃盲目消费,恰恰是消费观念升级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是网络消费激活潜在需求。我国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和农村消费者越来越偏好通过网络购物来满足消费需求,消费场域由线下转化为线下线上并行,增加了消费选择,提高了消费透明度,激发了潜在消费需求,扩大了消费总需求,促进了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网络消费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和信息壁垒,消费者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更加广泛。消费者通过各种网络评价和用户反馈来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能够更加准确地选择商品和服务。网络消费突破了地域限制,有助于激活县域消费需求,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加快城乡消费融合发展的步伐。随着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快速提高,促进了网购下县下乡,网购已成为县城和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乡镇居民为代表的县域消费需求被激活,下沉市场消费规模增速明显。

  三是消费模式更具个性化。2023年上半年,“淄博烧烤”“特种兵式旅行”火爆消费现象的背后,是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崛起,他们拓展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模式,催生消费模式升级,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结构。当前,青年消费群体(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已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个性化、时尚感等方面的体验。《2023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表明,超过一半的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个性化,这一比例较往年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依赖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进行购物和社交,对于线上线下的融合和跨界消费有着更高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创造、引领着消费模式的潮流变化,这进一步拓宽了消费市场的边界。

  消费领域呈现出的多层面新动向,折射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背景下人们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模式等方面的新变化。政府和企业各方应当顺应消费变化趋势,以消费供给、消费品质、消费环境三大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一、以消费供给建设为抓手,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首先,夯实住、行方面的大宗消费品供给。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创新和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机遇,推动汽车、住房、家电家居等与住、行相关的大宗商品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节能绿色家电产品、环保绿色建材家居产品消费加快发展。其次,拓展电子产品、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品供给,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最后,提升和扩大服务消费供给。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优先向教育、养老、医疗和育幼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进一步提升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二、以消费品质建设为抓手,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民族品牌升级。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更高的产品标准,推广先进技术标准,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如共享经济、定制消费等,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培育更多“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支持地方开展特色产品推广活动。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

  三、以消费环境建设为抓手,守护消费安全。一是优化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保护创新积极性;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推动创建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放心工厂,加快形成退换货、质量追溯、明码标价、监管、评价的放心消费制度闭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消费者维权渠道建设。二是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加强商业设施建设。提高商业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升级,拓展“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提升城市商业体系,发展智慧商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消费载体,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度。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增加农村零售网点密度,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14、全域兴趣电商助力制造业转型(中国青年网)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全域兴趣电商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以全域兴趣电商为代表的电商新模式正成为牵引制造业企业盈利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与价值创造模式转变以及生产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并成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崭新机制。

  全域兴趣电商结合货架电商和兴趣电商双重属性,基于用户偏好进行精准匹配推送内容,通过短视频、直播内容激发潜在、增量消费需求。这种模式既包括在内容推荐场景里的货找人,也覆盖用户主动场景里的人找货。在全域兴趣电商平台的助力下,不少制造业企业实现从低价格同质化竞争方式向高品质差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小众、长尾的消费需求得到发现和满足,使得个性化的“小”产品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得以销售推广。

  《报告》认为,全域兴趣电商会牵引企业在生产制造、商业模式以及供应链方面进行加速创新和升级,引导企业持续提升源头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品牌的基础能力,完成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运营等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延伸,进而带动创造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就业机会。

  《报告》指出,作为源头工厂的制造业企业在以外贸为重要驱动的贴牌代工阶段,虽然积累了研发和制造能力,但却长年陷于压低利润率、拼成本优势的“低端锁定”模式。随着内需比重逐渐提升,这部分制造企业面临从外贸出口转向满足国内消费者迫切需求的难题。在全域兴趣电商模式的运用下,企业获得了向研发设计、品牌运营等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机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企业动态】


15、亚马逊平台销售额超1000万美元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30%(亚马逊)


  近日,“2023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在深圳举办,在峰会上,亚马逊相关负责人公布了一些关于中国卖家的关键数据。

  具体来看,过去一年里,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亚马逊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5%;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在30%左右。同时,亚马逊上中国卖家售出的商品件数也有明显增长,涨幅超过20%。

  今年上半年,亚马逊中国卖家总销售额最高的35座城市里,80%以上都实现了总销售额的大幅增长,涨幅基本都超过20%,最高甚至增长60%。

  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还宣布其巴西站点面向中国卖家正式开放。此前一份来自亚马逊的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卖家计划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进入到新的市场。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CHINA-EUROPE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 ECONOMIC COOPERATION

地址:中国-北京市 邮编:100710

电话:010-6451 6951 邮箱:office@ceatec.org.cn 传真:010-6451 5497

ICP备案:京ICP备1704683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52号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版权所有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01月05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时间:2024/01/05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重要会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新华社)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会议明确,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政策文件】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提出,要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完善国际标准跟踪转化工作机制,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加强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重点领域标准外文版编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

  《若干措施》明确,要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鼓励开展集中采购,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

  《若干措施》指出,要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及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企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若干措施》表示,要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支持。鼓励内外贸企业使用信用报告、保险、保理等信用工具,防范市场销售风险。推动电商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营造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市场的信用环境。



3、商务部:80项措施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 全面对接高标准规则(央广网)


  12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关情况。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方案》共聚焦7个方面,提出80项措施,主动全面对接高标准规则,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一是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推动金融、电信等重点领域高水平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支持跨国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提高电信业务服务质量,引领服务业制度型开放。

  二是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优化完善进境修理货物、商用密码产品、医疗器械等特定货物进口管理,试点实施简化境内检疫程序、扩大预裁定申请主体等便利化措施,着力构建科学、便利、高效的管理模式。

  三是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电子票据应用,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构筑数字贸易发展新优势。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和司法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五是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接轨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优化采购程序,完善采购管理,加强采购监督,构建规范透明、科学严密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

  六是推动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支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鼓励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七是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健全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监管体系,推进全流程监管。



4、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电商领域重要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


  12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一批电商领域的重要国家标准。

  一是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监测标准。可实现“依网管网”的管理理念,突破“样品抽检监测”的单一监测手段,指导各类组织规范性开展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监测活动。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质量安全标准。有利于跨境电商供应链各方根据各自角色和职责实施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构建统一协调的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标准。可降低因网购退换货杂乱无序产生的物流问题,减少消费者的重复沟通,提升消费满意度。

  四是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运营标准。将进一步规范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运营管理,提升海外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五是快递服务资产配置与管理标准。可帮助快递服务组织合理配置和管理资产,提升快递服务效率与服务能力。

  六是绿色外卖标准。有助于推动餐饮企业在外卖活动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减少包装使用量和一次性餐具使用,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形成绿色餐饮服务新方式。


【行业观察】


5、中国数字金融技术发展已居全球前列(人民政协网)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数字金融蓝皮书: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中国数字金融技术发展已居全球前列。

  蓝皮书认为,中国数字金融技术研发专利数量高增,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共申请了19万项金融科技领域相关专利。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日本,专利申请数量分别是10.7万项、3.71万项和0.78万项。总体来看,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技术的相关专利技术不管是数量还是增速都远高于其他主要国家,其中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最为突出,移动支付、大科技信贷、互联网银行等领域的技术水平都位于世界前列。

  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7家中国企业上榜,分别是平安集团、蚂蚁集团、中国银行、腾讯科技、阿里巴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其中平安集团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量达到7472项,在整个数字金融技术的研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6、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创年内新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3.1点,环比提高1.2点。分项指数中,总业务量指数、农村业务量指数、人员指数等有所增长,物流时效指数、库存周转指数、履约率指数等小幅回落。

  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创年内新高。11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24.1点,比上月提高1.7点。分地区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业务量指数均有所上升,东北部地区有小幅回落,中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止跌回升。11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9.5点,比上月提高0.9点。分地区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业务量指数均有所上升,东北部地区有小幅回落,中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今年前11个月,电商物流总体运行稳中有进,供需两端均有明显改善,总指数已恢复到近5年高位。在居民消费方式转变、国货品牌崛起和电商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预计这一走势将有望继续保持。



7、《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发布:过去一年内陆地区物流数字化增速达27%(中国日报网)


  近日,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发布《数字物流产业带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数字物流渗透率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实体对数字物流接受度不断提高。过去一年,内陆地区物流数字化增速达27%,西部地区的渗透率增速最快。

  从地区看,西北五省产业带数量较上个周期增幅超100%,其中新疆由56个增长到135个,增速高达141%,物流数字化向高原“爬坡”。而起步早、规模大的沿海地区依然保持着15%的高增速,实体经济与数字物流的深度融合正在各行业各区域如火如荼地上演,数字物流正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成长为“大动脉”。

  我国数字物流产业带呈梯次发展特征。从产业带数量上来看,分为以山东、江苏、湖北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新疆、湖南、重庆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天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第三梯队,其中山东以数十亿吨的发货量,成为全国数字物流产业带最全的省份。

  报告显示,近一年,全国数字物流订单平均运距比上一周期缩短4%,大部分地区的产业带运输距离均有10%以内的缩短。从绝对运距数据看,“包邮区”(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地区运距最短,相比之下,中西部、东北部平均运距超千公里。具体到城市集群,珠三角的一体化加强效应最为明显,运距较去年同期整体缩短35%,其次分别为是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



8、中国数字人才回流趋势明显(国际商报)


  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人才蓝皮书: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2023):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高地建设》指出,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领军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多行业、多元化的生态圈,而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猎聘发布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IT/互联网/游戏行业对海外留学人才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强,占比为18.1%。猎聘针对2023年毕业的海外高校留学生以及海外高校在读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求职人群中超过八成选择回国就业。拓展海外招聘渠道,开展人才引进计划,建设数字人才高地,打造人才发展平台,培育健康人才生态,是“数字人才争夺战”的必备要素。

  报告认为,国内数字人才的地域集聚越发显著。在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集群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地,数字人才密度较大,人才吸引力较强,整体呈现向中心城市聚合的趋势。


【地方动态】


9、四川省印发宜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四川省人民政府)


  12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宜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争取用3-5年时间,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建成服务完善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跨境电商从零的突破到质的飞跃。

  《方案》指出,要建设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结合各县(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差异定位、协同发展的思路,以三江新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建设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引进培育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企业和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其他县(区)以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出口型企业、打造特色出口产品为重点,力争孵化本地特色产业带,并在条件成熟时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方案》明确,要建设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跨境贸易电商(海关监管代码9610)、保税跨境贸易电商(海关监管代码1210)、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海关监管代码9710)等监管要求,结合宜宾实际,推进平台与海关、税务、公安、市场监管、人行、外汇银行等部门(单位)数据对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出口退(免)税申报、结汇、消费者身份验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公服平台与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推送实时业务数据,促进信息共享、协同作业,推进通关全程无纸化,提高通关效率。



10、上海市要求直播不签署最低价协议(光明网)


  12月12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2022年出台的《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进行了修订,结合市场监管总局新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直播营销平台管理责任。

  《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第六条(一)明确指出,不应要求平台内经营者签订“最低价协议”或其他不合理排他性强制条款。

  第七条(五)规定,主播直接和平台内经营者签订协议的,不应要求平台内经营者签订“最低价协议”或其他不合理排他性强制条款,并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第十六条写明,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等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手段,对其他经营者在直播间的交易、交易价格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商家收取不合理费用。



11、浙江已培育网零额超千万电子商务专业村2643个(中国新闻网)


  近日,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省已培育网络零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子商务专业村2643个,今年1月至10月该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8954.4亿元。

  近年来,浙江坚持将“数字浙江”与“千万工程”有机融合,聚焦中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浙江路径,数字乡村总体发展水平达68.3%,连续四年位居中国首位。

  浙江数字乡村起步早、基础好,目前共有乡村5G基站突破8.6万个,宽带接入端口超2900万个,在中国率先实现“村村通5G、村村通宽带”,已成为中国乡村信息基础最好、建设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

  数据显示,浙江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工厂417家、未来农场33家;培育网络零售额超千万元的电子商务专业村2643个,今年1月至10月农村网络零售额8954.4亿元,同比增长11.8%;前三季度休闲农业总产值200.34亿元,同比增长111%,观光总人次达1.09亿人,同比增长76%。


【专家观点】


12、跨境产业互联网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澎湃新闻)


  12月11日,在澎湃新闻主办的“直面不确定性:民营经济的生存与创新”研讨会上,黄奇帆发表主旨演讲《新格局下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入手,形成内外循环一体化的土壤生态》指出,下一步,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的重中之重在产业互联网。在内卷、市场比较萎靡不振、前行方向不确定的当下,一个确定性的数字经济赋能就是产业互联网,特别是跨境产业互联网,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数字经济要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积极作用,有三个主要的战略板块:一是数字技术产业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直接为社会、老百姓服务。二是数字技术创新,尤其是底层技术的硬核创新。无论从3G到5G,乃至6G的创新,还是操作系统、各类软件、芯片系统等,底层数字技术需要持续不断地硬核创新。这代表了一个国家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三是传统产业数字化。传统产业一旦被数字化赋能,一般至少会有1%-10%的产出,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并且不需要传统产业增加资本投入,或新原材料及各方面生产要素的植入。以100万亿元的工业产值为计,若全面地赋能,就有可能增加5%的产出,即5万亿元。由于不需要消耗传统工业生产的原材料,这5万亿元可视为资源优化配置后产生的净增加值。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一旦对传统产业赋能,将使传统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极。

  从2014年起,国家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国的跨境电商规模每年都能实现10%以上的增长,看似成效很大。以2022年为例,中国实现了约6万亿美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以及约8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但其中真正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来运行的只有2000多亿美元,占比仅为3%。对比来看,国内电子商务的线上贸易批发零售额超过40万亿元,占国内贸易批发零售近30%。导致这种差距的关键在于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的制度、环境、土壤是两种体系。如何让中国在今后几十年的内循环、外循环过程中形成一体化的土壤和生态,关键是要在规则、规制、体制、标准上形成有利于内外循环一体化的土壤和生态。否则,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做内销与外销时就必然会出现同线不同质不同标的问题。

  产业互联网不同于一般的B2B。一般的B2B只是一个撮合既有商品交易的平台,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反应快、交易方便的特点,形成商业贸易。而产业互联网是根据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结构性新特点、社会结构潮流中的新需求,所形成的集生产制造研发为一体的基础平台,将传统的以产定销、打折促销的销售方式转变为以销定产,以新打旧,以快打慢,快速反应。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组织大量国内科研开发企业,为国际市场的新需求研发和设计解决方案。同时,平台上又掌控着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制造企业,可以高效地将这些商品生产出来。不仅如此,平台还掌控着与全球航空、铁路、水运相通的物流体系,可以在准确的时间、地点,把小批量的产品配送到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将是今后数字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源。如何在中国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通过跨国外贸与跨境电商,迅速掌握国际市场趋势,生产出各类产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跨境产业互联网模式一旦达成,对于平台而言,它拥有的不仅是B2B的贸易公司平台,还将联接区域范围内的数千家贸易公司、研发和设计公司、制造业企业、物流公司以及提供各种辅料配料的供应商,从而形成一个资源体量巨大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公司一旦在哪个城市落地,必将促使这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清算结算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最终带动几十万、上百万人群的就业。比如广东番禺的希音公司就带动了近100万人的就业。



13、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 不断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光明网)


  近期以来中央及地方各部门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举措,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持续发挥。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明显高于去年全年水平,消费向好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加倾向于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消费领域的新动向。当前,消费发展呈现三个新趋势。

  一是理性消费成为主流。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消费中注重控制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决策更重视综合性价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结构更趋理性。202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降了10%,消费者对于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逐渐减弱,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二是超前消费有所减少。2022年末到2023年初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明显放缓,负债消费持续减少。可以发现,消费者正在通过更审慎的消费抉择来保持或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居民消费更加趋于谨慎和理性,反映出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观念的转变引导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价名牌;消费选择更加立足自身需要,而非社会评价,杜绝盲目消费。理性消费、追求高性价比、摒弃盲目消费,恰恰是消费观念升级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是网络消费激活潜在需求。我国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和农村消费者越来越偏好通过网络购物来满足消费需求,消费场域由线下转化为线下线上并行,增加了消费选择,提高了消费透明度,激发了潜在消费需求,扩大了消费总需求,促进了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网络消费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和信息壁垒,消费者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更加广泛。消费者通过各种网络评价和用户反馈来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能够更加准确地选择商品和服务。网络消费突破了地域限制,有助于激活县域消费需求,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进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加快城乡消费融合发展的步伐。随着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快速提高,促进了网购下县下乡,网购已成为县城和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乡镇居民为代表的县域消费需求被激活,下沉市场消费规模增速明显。

  三是消费模式更具个性化。2023年上半年,“淄博烧烤”“特种兵式旅行”火爆消费现象的背后,是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崛起,他们拓展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模式,催生消费模式升级,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结构。当前,青年消费群体(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已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个性化、时尚感等方面的体验。《2023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表明,超过一半的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个性化,这一比例较往年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依赖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进行购物和社交,对于线上线下的融合和跨界消费有着更高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创造、引领着消费模式的潮流变化,这进一步拓宽了消费市场的边界。

  消费领域呈现出的多层面新动向,折射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背景下人们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模式等方面的新变化。政府和企业各方应当顺应消费变化趋势,以消费供给、消费品质、消费环境三大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一、以消费供给建设为抓手,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首先,夯实住、行方面的大宗消费品供给。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创新和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机遇,推动汽车、住房、家电家居等与住、行相关的大宗商品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节能绿色家电产品、环保绿色建材家居产品消费加快发展。其次,拓展电子产品、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品供给,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最后,提升和扩大服务消费供给。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优先向教育、养老、医疗和育幼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进一步提升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二、以消费品质建设为抓手,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动民族品牌升级。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更高的产品标准,推广先进技术标准,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如共享经济、定制消费等,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培育更多“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支持地方开展特色产品推广活动。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订单农业,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

  三、以消费环境建设为抓手,守护消费安全。一是优化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保护创新积极性;持续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推动创建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放心工厂,加快形成退换货、质量追溯、明码标价、监管、评价的放心消费制度闭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消费者维权渠道建设。二是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加强商业设施建设。提高商业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升级,拓展“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提升城市商业体系,发展智慧商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消费载体,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度。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增加农村零售网点密度,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14、全域兴趣电商助力制造业转型(中国青年网)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全域兴趣电商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以全域兴趣电商为代表的电商新模式正成为牵引制造业企业盈利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与价值创造模式转变以及生产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并成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崭新机制。

  全域兴趣电商结合货架电商和兴趣电商双重属性,基于用户偏好进行精准匹配推送内容,通过短视频、直播内容激发潜在、增量消费需求。这种模式既包括在内容推荐场景里的货找人,也覆盖用户主动场景里的人找货。在全域兴趣电商平台的助力下,不少制造业企业实现从低价格同质化竞争方式向高品质差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小众、长尾的消费需求得到发现和满足,使得个性化的“小”产品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得以销售推广。

  《报告》认为,全域兴趣电商会牵引企业在生产制造、商业模式以及供应链方面进行加速创新和升级,引导企业持续提升源头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品牌的基础能力,完成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运营等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延伸,进而带动创造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就业机会。

  《报告》指出,作为源头工厂的制造业企业在以外贸为重要驱动的贴牌代工阶段,虽然积累了研发和制造能力,但却长年陷于压低利润率、拼成本优势的“低端锁定”模式。随着内需比重逐渐提升,这部分制造企业面临从外贸出口转向满足国内消费者迫切需求的难题。在全域兴趣电商模式的运用下,企业获得了向研发设计、品牌运营等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机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企业动态】


15、亚马逊平台销售额超1000万美元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30%(亚马逊)


  近日,“2023年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在深圳举办,在峰会上,亚马逊相关负责人公布了一些关于中国卖家的关键数据。

  具体来看,过去一年里,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亚马逊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5%;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在30%左右。同时,亚马逊上中国卖家售出的商品件数也有明显增长,涨幅超过20%。

  今年上半年,亚马逊中国卖家总销售额最高的35座城市里,80%以上都实现了总销售额的大幅增长,涨幅基本都超过20%,最高甚至增长60%。

  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还宣布其巴西站点面向中国卖家正式开放。此前一份来自亚马逊的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卖家计划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进入到新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