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2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 时间:2024/01/12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政策指引】

 

1、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商务部)

 

  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加强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生产、采购、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配送各个环节,优化生活服务数字化供应链体系,降低渠道成本。加强生活服务和物流、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仓储配送体系,支持立体库、分拣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提货柜等智能物流设施铺设和布局。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电子支付快速发展,探索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完善农村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和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意见》指出,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活动,利用数字化手段组织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数字生活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消费季、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行、消费品“三品”全国行等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打造消费热点,激发消费潜力。

 

  《意见》明确,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支持北斗定位导航、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在生活服务行业落地应用,形成低成本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壁垒。支持生活性服务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研发,引导科技企业、平台企业、流通连锁企业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市场和数据优势,推进关键软硬件技术攻关。推动地理信息数据与生活服务要素的耦合协同,更好支撑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旅游等生活服务应用场景。

 

【数据要素】

 

2、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新华社)

 

  日前,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计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总体目标上,《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实现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增长1倍,场内交易规模大幅提升。

 

  《行动计划》明确了数据要素×智能制造、数据要素×智慧农业、数据要素×商贸流通、数据要素×科技创新等12项重点行动。例如,在数据要素×商贸流通方面,提到拓展新消费,鼓励各类商贸经营主体、相关服务企业依托客流数据、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文特征等市场环境数据,打造集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精准投送和动态反馈的闭环消费生态,推进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反向定制(C2M)等发展,支持各类商圈创新应用场景,培育数字生活消费方式。

 


3、国家网信办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央广网)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共同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以下简称《实施指引》),旨在共同制定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标准合同并组织实施,加强个人信息跨境标准合同备案管理。

 

  《实施指引》共15条,其中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为备忘录下有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便利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处理者及接收方可以按照本实施指引要求,通过订立标准合同的方式进行粤港澳大湾区域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被相关部门、地区告知或者公开发布为重要数据的个人信息除外。

 

  《实施指引》要求,通过订立标准合同的方式开展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应当坚持自主缔约与备案管理相结合、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保障个人信息跨境安全、自由流动。通过订立标准合同跨境提供个人信息的,应当履行标准合同列明的义务和责任,包括满足以下条件:(一)个人信息处理者跨境提供个人信息前,应当按照个人信息处理者属地法律法规要求告知个人信息主体或者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二)不得向粤港澳大湾区以外的组织、个人提供。

 

  另外,个人信息处理者按照本实施指引,通过订立标准合同跨境提供个人信息前,应当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重点评估以下内容:(一)个人信息处理者和接收方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等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二)对个人信息主体权益的影响及安全风险;(三)接收方承诺承担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管理和技术措施、能力等能否保障跨境提供的个人信息安全。

 


4、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八大趋势(赛迪研究院)

 

  近日,在第二届数据治理年会暨博览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炽扬发表主题演讲《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八大趋势》,总结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趋势。

 

  一、协调配套的数据基础制度加快落地。“数据二十条”发布后,多地各部门加快步伐,多措并举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在政策规划方面,北京、上海、湖北、甘肃等多个省份制定指导本地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政策文件。在法律法规方面,2022年以来,浙江、四川、广西等10多个省份制定或实施促进本地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地方法规。在管理规则方面,山东、广东、贵州等地出台多项数据(要素)登记管理办法。在标准规范方面,浙江等地制定发布数据资产确认相关标准。

 

  二、纵合横通的数据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从横向看,国办负责政务数据,工信部负责通信和工业数据,公安部负责人口数据等。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等工作,都需要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同。在数据安全合规监管方面,国家数据局也需要与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进行联动。从纵向看,国家数据局的职能也需要地方大数据主管部门的细化落地。截止11月底,我国有28个省级和31个重点城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上下联动的数据管理脉络已基本形成。

 

  三、软硬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有较深入的布局,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已经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东数西算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支撑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硬件设施已经具备较好基础。在软件基础设施方面,很多部门和地方已经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环境等相关系列平台,为数据流通应用提供安全的技术环境。数联网、数据金库、可信数据空间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不断推出,也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落地方案。

 

  四、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快速形成。今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由此可见,构建涵盖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治理保障体系和数据服务“四位一体”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不仅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基础,也是提高数据要素供给水平,激发数据要素新价值,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数据要素赋能作用的重要举措。

 

  五、规范高效的数据流通体系逐步清晰。一是交易模式清晰化。“数据二十条”明确指出要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当前,我国依托数据交易机构所产生的数据交易与场外自主数据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模式逐步清晰。二是主体定位精准化。目前,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以及行业性数据交易交易场所等三种类型的交易场所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功能定位日渐明晰。三是业务形态多样化。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如数据经纪、合规认证机构等日渐多样;数据产品不断丰富,形成了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报告、数据应用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产品;服务业务不断创新,数据知识产权融资、数据资产入表培训等日新月异。四是监督管理制度化。为规范数据交易行为,促进数据高效有序流通,各地陆续出台数据交易监管制度。例如,贵州加快制定实施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

 

  六、百花齐放的数据要素业态不断涌现。从规模看,《全国数商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3年至2023年,中国数商企业数量从约11万家增长至约200万家,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从类型看,技术型数商、服务型数商、应用型数商共同发展,促进行业生态繁荣发展。其中,技术型数商作为开发者,主要发挥数据汇聚的功能;服务型数商作为推进者,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可信链接的桥梁;应用型数商作为转化者,协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促进数据开发和利用。

 

  七、支撑监管的合规可信服务走向台前。一方面,监管重心由前置评估转向后置监督。以数据出境为例,2022年颁布实施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还是以事前评估为主,而2023年征求意见的《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就将一部分前置评估转向后续监督。从本质上讲,这就是监管责任的转移,数据监管方式还会持续往这个方向走。另一方面,第三方数据合规可信服务逐步走向台前。当前国家在大力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国资委于2022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数据合规也是其中重要内容。同时,网信办推出的数据安全认证、个人信息保护审计等都是第三方服务,赛迪也推出数据合规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这类合规可信服务将为企业提供数据合规保障。

 

  八、价值牵引的数据应用场景持续丰富。2023全球数商大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丰富,其中金融、互联网行业的场景需求居前,占比分别为35%和24%。其余如通信、制造业、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和教育等细分行业,对数据产品的应用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地方政策】

 

5、吉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中国吉林网)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围绕地域产业特色,聚合有利资源,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提升县域电商产业竞争力。狠抓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深化与电商平台合作,帮助中小微企业上平台、拓销路、降成本。精心谋划、高质量办好中国新电商大会,持续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线上营销活动,不断拉动新消费。

 

  《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深化长春市数据交易市场试点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探索数据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安全等机制,深化数据交易机构合作。持续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按需推进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强化数据资源汇聚,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生产、沉淀、治理一体化,为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可靠支撑。引导企业开放数据,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加快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数据归集共享、融合应用创新。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6、重庆市出台15条措施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重庆市人民政府)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15个方面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主体引育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行业垂直类跨境电商平台或独立站,加大对细分类目跨境电商标杆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专业服务企业。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鼓励园区提供业务培训、人才培育、企业孵化、政策宣讲、资源对接、市场拓展、通关申报、智能仓储等公共服务。

 

  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探索开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宠物食品跨境电商分装零售进口、医药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等跨境电商业态模式创新。

 

  在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方面,优化跨境电商通关节点布局,引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跨境电商外汇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关、检、税、汇”等便利化服务水平。

 

  在完善物流服务网络方面,支持开展多种贸易方式拼箱拼列运输,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开行跨境电商空运货机专线,提升跨境寄递服务能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邮件快件寄递运输常态化运行。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

 


7、京蒙携手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体系(内蒙古日报)

 

  12月1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的“携手绿色算力产业·共享金色数智未来”京蒙绿色算力产业推介会在北京召开。推介会上,京蒙两地签约项目24个,签约金额478亿元,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共享绿色算力资源、共建绿色算力设施、构建数据要素生态、推动数据跨域流通等方面合作交流,共同构建以绿色算力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体系。

 

  京蒙协作是党中央着眼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北京是数字经济高地,集聚了一大批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算力需求巨大。内蒙古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和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级枢纽节点建设任务的省区,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电价、气候和区位优势。下一步,京蒙双方将充分利用好京蒙协作平台,积极构建两地数字经济优势互济、产业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内蒙古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发展取得新突破。

 

【专家观点】

 

8、以“不进则退 慢进亦退”的战略紧迫感 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人民网)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接受《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栏目专访时表示,“以进促稳”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最鲜明的积极信号之一,从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潜力、基础来看,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以进促稳”的重中之重。

 

  发展数字经济是长考题、必答题也是抢答题。面对外部压力与内部困难叠加,能否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关键在于数字经济。因此,要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战略紧迫感,加快谋划和系统布局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让“三驾马车”跑出新马力。一是数字经济是稳投资的新杠杆。数字经济投资既有利于对冲传统投资的总量下滑,也有利于优化传统投资的结构失衡,既是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二是数字经济是稳消费的新支点。今年以来,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其中,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等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三类应用,数字消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突出的亮点。三是数字经济是稳外贸的新引擎。数字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最活跃的新增长点。2022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372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同期进出口增速。而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2000多个海外仓、覆盖全球的跨境电商贸易伙伴,更是让我国成为全球跨境电商生态链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需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坚持“吃改革饭”。在数字化转型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加快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尤其是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让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二是要坚持“走开放路”。要进一步发挥《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5G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开放平台作用,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三是要坚持“打创新牌”。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开辟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9、抓好数实融合的三大要素(中国信息化周报)

 

  12月19日,在2023数字生态产业峰会暨第十六届信息主管年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发表主题演讲《数实融合,助力新型工业化走新向实》指出,现阶段推进数实融合需要抓好三个关键要素,即融合创新、数据思维和数字能力。

 

  融合创新是数实融合的首要抓手。数实融合首先要抓的就是融合创新,它涵盖了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产品融合等。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参与和加持使得各个领域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分类已不再适用。随着数字成分在各个产品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将进入“数字定义一切”的新时代。所有技术、所有功能、所有要素、所有环节可以形成无限组合,也就提供无尽的创新机会。每一种新的组合或者其中任一要素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甚至新业态的诞生。一旦将数字化概念融入实体经济,一切都将发生变化,就会产生许多数字新物种,比如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职业。

 

  数据思维是推动数据创新的催化剂。数据思维不仅是数据创新的基石,更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数据融合是推动数据创新的催化剂,它的重要性在于,单一的数据集其价值是有限的,而多个数据集的结合则能够激发出几乎无限的创新潜力。观察当下任何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共享经济、协同制造还是个性化定制,其背后都是多元数据的融合与创新的成果。因此,数据融合的推进显得尤为关键。要实现数据融合,一个基本的做法就是数据开放。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业还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再将数据视为一种资产的同时,一定要主动开放数据。一旦数据被开放,其他人或机构就可能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创新,从而让数据的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字能力是数实融合的关键。数字技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八大类别。初级数字技能包括信息检索、学习知识、社交联络和数字娱乐;中级数字技能涵盖网络购物、享受公共服务和进行一般数字化工作;而高级数字技能则关注于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比如设计大型模型、软件或程序。每个人和企业都应该评估自己在这些技能上的掌握程度,并不断提升,以便在数字化转型中保持竞争力。

 

【直播电商】

 

10、直播带货驱动消费新增量(中国商报)

 

  当前,直播带货适用的领域与场景越来越丰富,呈现产业带直播、村播、店播、达人播等多样化的生态。更是有不少地方将直播带货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比如浙江一些地方将直播移至景区、民宿和农业产业观光园,推动电商直播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品牌和商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布局店播。近一年来,淘宝新增店播数量超30万个,其中成交破百万的店铺直播间超过2.7万个,破千万的有近4000个。今年“双十一”期间,直播带货成绩也很耀眼。截至11月11日0点,淘宝已产生58个成交额破亿的直播间,其中38个店播成交额破亿,451个店播成交额破千万。

 

  直播带货对电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打开新的增量通道。阿里妈妈发布数据显示,直播为淘宝天猫商家带来的生意增量是平均水平的7-11倍。另外,直播带货的内容多元,适用的场景更加丰富,成为一些品牌初涉电商的捷径。

 

  直播带货本身的创新性也为电商注入更多活力。为获得更多的流量,让用户留在平台,淘宝开始内容化转型,而形象生动的直播带货就是最好的内容化窗口。今年,淘宝加大力度在直播领域进行内容化尝试。淘天集团数据显示,今年“618”,淘宝新增的达人主播中,非带货的内容型直播间占比达24%。

 


11、全链培养乡村直播电商人才(中国经济网)

 

  直播带货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新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更好地培养直播电商人才,成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拓展农民致富路径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当前,乡村直播电商人才链不足,缺少精通技术、网络、运营等内容的人才,制约乡村直播电商的发展。需要多方携手,多角度增强人才培养工作。

 

  重视发掘和培养本土直播电商人才。各地可设立乡村直播电商人才奖励计划,对表现优秀的人才给予奖励和支持,激发创新创业精神。通过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帮助对电商有浓厚兴趣和基础理解的农民变成“拿得了锄头、玩得了直播”的乡村“网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利用其在电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带动乡村直播电商的发展。引入外部师资支持,邀请电商行业的前辈能手定期到乡村指导和教学,帮助乡村人才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为其规划和拓宽发展路径。

 

  推动产教融合,发挥高职院校培养电商人才作用。职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也需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设与直播电商相关的课程,如直播营销、电商运营等,让学生掌握直播电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制定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直播电商知识和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职校可与各地乡村合作,共同开展直播带货实习工作,打造直播电商实操环境,提供真实的直播电商场景,让学生亲身解乡村市场,并在实践中掌握直播电商的运营技巧和应对策略,为乡村直播电商储备力量。

 

  支持MCN(网红经纪公司)机构下沉,培育乡村直播电商团队。应支持和鼓励MCN机构下沉乡村市场,充分利用其在直播电商领域的专业经验,深入探究本地乡村市场,因地制宜制定市场拓展方案,量身定做业务发展策略,全力培育直播带货团队,健全培养各个环节所需的专业水平高、实践操作强的直播电商人才。由MCN机构与电商平台、电商企业、高职院校、培训机构等合作,共同建立乡村直播电商基地,定期开展乡村直播电商知识培训,包括电商平台操作、带货技巧、案例分析、营销策略、客户服务等,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一批综合水平优秀的直播电商人才。

 

【行业动态】

 

12、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日报)

 

  近日,经济日报联合京东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在消费领域,新型消费持续壮大,传统消费稳步增长,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消费成为热点,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线上消费结构及变化看,2023年是重拾信心的一年。消费结构变化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悦己消费、健康消费、品质家居、智能科技消费等占比不断增加,代表各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数据显示,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家清纸品、电脑数码、手机通信、医疗保健等是消费者购买较为集中的品类。其中,预制菜、婚庆节庆用品、美发造型、健康服务等多元化产品与服务实现更快增长。

 

  从各年龄段的人均购买力指数来看,“80后”“90后”依然是线上消费的主力。不同年龄段群体呈现出不同消费偏好,16岁至25岁的消费群体青睐悦己型消费,购买更多文娱、首饰类产品;26岁至45岁的消费者更注重健康消费和家庭消费,偏爱购买健康服务、母婴产品和粮油调味产品等;46岁及以上的消费者更会享受生活,传统滋补品、服饰内衣等产品的消费占比较高。

 

  从区域消费偏好看,一线城市消费者更关注粮油调味品、健康服务和旅游出行服务;二线城市消费者关注家居日用品,偏爱购买居家布艺、收纳用品等产品;县域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则更加关注家电、母婴产品和医药产品。

 


13、2023年青年消费六大趋势(第一财经)

 

  《DT商业观察》发布《2023青年消费调研》报告指出,从调研结果看,理性体验主义式消费快速崛起,并呈现出6个发展趋势。

 

  一是近半数受访者会为情绪价值买单。在支出明显增多的项目上,除“使用需求增多“这个原因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这件商品/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9.3%)、“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41.6%)。相比之下,只有15.6%的人是因为“在质量/功能/颜值设计等方面升级”而消费变多,因为囤货或商品涨价的均不到10%。总的来看,开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

 

  二是愿意为“使用体验”花钱和尝新。从整体来看,“生活中急需”(70.0%)、“质量”(69.9%)和“使用体验”(68.8%)排在“值得花钱”的前三位。但00后、95后和90后都把“使用体验”放在“质量”前面。如果一项商品或服务能提供的体验更好,比如“护肤品的肤感和效果更好”“数码产品用起来更流畅”“酒店住得更舒服,让自己更开心”等,年轻人乐意支付溢价。同样地,如果一件新品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他们也愿意花钱尝鲜。

 

  三是线下消费增多。调研数据显示,疫情后“重回线下”的热度还在持续。虽然目前人们最常用的购物方式还是电商平台(96.4%),但有36.6%的人同时选择“线下逛店”,高于直播间购物(21.3%)。但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年轻人更热衷于逛商场汇集最多低价零售及小餐饮店的B1、B2层。

 

  四是囤货需求逐渐减少。在问题“分享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平替产品或减少购买的商品”之下,不少受访者都提到,即使大促搞活动,也会优先考虑把现有囤货用完。“使用需求变少”“去年已经买了”“减少或不再囤货”位列“消费变少的原因”前三。

 

  五是寻找商品平替增多。“买得更便宜”也是减少开支的原因之一,有22.5%的人是因为寻找“平替”而节省开支。调研数据显示,KOL(关键意见领袖)推荐、明星代言和“大品牌”“新概念”,已经无法打动年轻人支付溢价,而在“你会因为什么原因选择复购”问题下,“质量过关”被排在第一位。

 

  六是45.8%的人更频繁使用拼多多。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者更频繁使用的购物软件TOP5为拼多多(45.8%)、淘宝(40.3%)、抖音(29.9%)、京东(28.1%)和小红书(17.5%)。除价格优势外,不少年轻人还青睐拼多多的售后服务——秒退款,甚至有过“退款不退货”的服务体验。

 

【企业动态】

 

14、震坤行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中国证券网)

 

  12月15日晚,工业用品(MRO)采购服务平台震坤行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发行价计算,震坤行的市值约为25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2020-2022年,震坤行商品交易总额(GMV)分别为50亿元、86亿元和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3%;今年前三季度,GMV约为7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7.5%。客户数量从2020年的3万多家增加到2022年的5.8万多家,截至2023年9月30日,客户增长至6.4万家。

 

  在仓储方面,截至2023年9月30日,震坤行在上海、武汉、成都、西安等主要城市拥有30个全国总仓,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运营96个中转站,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

 

  此外,震坤行还建立了覆盖1720万SKU(最小存货单位)的千万级工业标品数据字典——ZKH MRO字典,给每一件工业用品都配备“数字身份证”,通过一码通用,打破供需两端不同编码方式造成的信息壁垒,统一行业上下游商品语言体系,方便跨品牌的选品及替换,提升全产业链运转的效率,推动行业数据标准化水平。

 


15、阿里国际站首个数字贸易服务基地落户浦东(中国经济网)

 

  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宣布,首个数字贸易服务基地落户上海浦东,这是阿里国际站参与浦东新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阿里国际站已在浦东康桥产业园建立了本地服务团队,为外贸企业定制个性化的出海方案,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升级,搭建数字外贸生态链。

 

  在浦东新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发布与签约仪式上,阿里国际站与浦东新区商务委、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阿里国际站也被授予“丝路电商”合作研修中心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贸易服务基地将为广大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成为进一步探索制度型开放的应用场景,争取先行先试,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制度型开放成果。

 

  阿里国际站还率先上线外贸AI产品“生意助手”,通过最新的AI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更简单地参与全球贸易。该产品具有智能商品发布、智能客户接待等功能,可以根据外贸场景快速智能地给出实用建议,并一键生成图片视频等实用素材。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CHINA-EUROPE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 ECONOMIC COOPERATION

地址:中国-北京市 邮编:100710

电话:010-6451 6951 邮箱:office@ceatec.org.cn 传真:010-6451 5497

ICP备案:京ICP备1704683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52号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版权所有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01月12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时间:2024/01/12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政策指引】

 

1、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商务部)

 

  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加强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生产、采购、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配送各个环节,优化生活服务数字化供应链体系,降低渠道成本。加强生活服务和物流、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仓储配送体系,支持立体库、分拣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提货柜等智能物流设施铺设和布局。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电子支付快速发展,探索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完善农村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和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意见》指出,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活动,利用数字化手段组织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数字生活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消费季、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行、消费品“三品”全国行等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打造消费热点,激发消费潜力。

 

  《意见》明确,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支持北斗定位导航、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在生活服务行业落地应用,形成低成本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壁垒。支持生活性服务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研发,引导科技企业、平台企业、流通连锁企业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市场和数据优势,推进关键软硬件技术攻关。推动地理信息数据与生活服务要素的耦合协同,更好支撑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旅游等生活服务应用场景。

 

【数据要素】

 

2、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新华社)

 

  日前,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计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总体目标上,《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实现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增长1倍,场内交易规模大幅提升。

 

  《行动计划》明确了数据要素×智能制造、数据要素×智慧农业、数据要素×商贸流通、数据要素×科技创新等12项重点行动。例如,在数据要素×商贸流通方面,提到拓展新消费,鼓励各类商贸经营主体、相关服务企业依托客流数据、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文特征等市场环境数据,打造集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精准投送和动态反馈的闭环消费生态,推进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反向定制(C2M)等发展,支持各类商圈创新应用场景,培育数字生活消费方式。

 


3、国家网信办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央广网)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共同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实施指引》(以下简称《实施指引》),旨在共同制定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标准合同并组织实施,加强个人信息跨境标准合同备案管理。

 

  《实施指引》共15条,其中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为备忘录下有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便利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信息处理者及接收方可以按照本实施指引要求,通过订立标准合同的方式进行粤港澳大湾区域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被相关部门、地区告知或者公开发布为重要数据的个人信息除外。

 

  《实施指引》要求,通过订立标准合同的方式开展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应当坚持自主缔约与备案管理相结合、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保障个人信息跨境安全、自由流动。通过订立标准合同跨境提供个人信息的,应当履行标准合同列明的义务和责任,包括满足以下条件:(一)个人信息处理者跨境提供个人信息前,应当按照个人信息处理者属地法律法规要求告知个人信息主体或者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二)不得向粤港澳大湾区以外的组织、个人提供。

 

  另外,个人信息处理者按照本实施指引,通过订立标准合同跨境提供个人信息前,应当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重点评估以下内容:(一)个人信息处理者和接收方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等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二)对个人信息主体权益的影响及安全风险;(三)接收方承诺承担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管理和技术措施、能力等能否保障跨境提供的个人信息安全。

 


4、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八大趋势(赛迪研究院)

 

  近日,在第二届数据治理年会暨博览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炽扬发表主题演讲《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八大趋势》,总结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趋势。

 

  一、协调配套的数据基础制度加快落地。“数据二十条”发布后,多地各部门加快步伐,多措并举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在政策规划方面,北京、上海、湖北、甘肃等多个省份制定指导本地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政策文件。在法律法规方面,2022年以来,浙江、四川、广西等10多个省份制定或实施促进本地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地方法规。在管理规则方面,山东、广东、贵州等地出台多项数据(要素)登记管理办法。在标准规范方面,浙江等地制定发布数据资产确认相关标准。

 

  二、纵合横通的数据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从横向看,国办负责政务数据,工信部负责通信和工业数据,公安部负责人口数据等。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等工作,都需要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同。在数据安全合规监管方面,国家数据局也需要与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进行联动。从纵向看,国家数据局的职能也需要地方大数据主管部门的细化落地。截止11月底,我国有28个省级和31个重点城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上下联动的数据管理脉络已基本形成。

 

  三、软硬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有较深入的布局,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已经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东数西算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支撑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硬件设施已经具备较好基础。在软件基础设施方面,很多部门和地方已经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环境等相关系列平台,为数据流通应用提供安全的技术环境。数联网、数据金库、可信数据空间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不断推出,也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落地方案。

 

  四、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快速形成。今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由此可见,构建涵盖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治理保障体系和数据服务“四位一体”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不仅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基础,也是提高数据要素供给水平,激发数据要素新价值,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数据要素赋能作用的重要举措。

 

  五、规范高效的数据流通体系逐步清晰。一是交易模式清晰化。“数据二十条”明确指出要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当前,我国依托数据交易机构所产生的数据交易与场外自主数据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模式逐步清晰。二是主体定位精准化。目前,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以及行业性数据交易交易场所等三种类型的交易场所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功能定位日渐明晰。三是业务形态多样化。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如数据经纪、合规认证机构等日渐多样;数据产品不断丰富,形成了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报告、数据应用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产品;服务业务不断创新,数据知识产权融资、数据资产入表培训等日新月异。四是监督管理制度化。为规范数据交易行为,促进数据高效有序流通,各地陆续出台数据交易监管制度。例如,贵州加快制定实施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

 

  六、百花齐放的数据要素业态不断涌现。从规模看,《全国数商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3年至2023年,中国数商企业数量从约11万家增长至约200万家,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从类型看,技术型数商、服务型数商、应用型数商共同发展,促进行业生态繁荣发展。其中,技术型数商作为开发者,主要发挥数据汇聚的功能;服务型数商作为推进者,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可信链接的桥梁;应用型数商作为转化者,协助企业挖掘数据价值,促进数据开发和利用。

 

  七、支撑监管的合规可信服务走向台前。一方面,监管重心由前置评估转向后置监督。以数据出境为例,2022年颁布实施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还是以事前评估为主,而2023年征求意见的《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就将一部分前置评估转向后续监督。从本质上讲,这就是监管责任的转移,数据监管方式还会持续往这个方向走。另一方面,第三方数据合规可信服务逐步走向台前。当前国家在大力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国资委于2022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数据合规也是其中重要内容。同时,网信办推出的数据安全认证、个人信息保护审计等都是第三方服务,赛迪也推出数据合规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这类合规可信服务将为企业提供数据合规保障。

 

  八、价值牵引的数据应用场景持续丰富。2023全球数商大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数据资源应用场景丰富,其中金融、互联网行业的场景需求居前,占比分别为35%和24%。其余如通信、制造业、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和教育等细分行业,对数据产品的应用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地方政策】

 

5、吉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中国吉林网)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吉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围绕地域产业特色,聚合有利资源,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提升县域电商产业竞争力。狠抓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深化与电商平台合作,帮助中小微企业上平台、拓销路、降成本。精心谋划、高质量办好中国新电商大会,持续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线上营销活动,不断拉动新消费。

 

  《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深化长春市数据交易市场试点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探索数据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安全等机制,深化数据交易机构合作。持续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按需推进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强化数据资源汇聚,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生产、沉淀、治理一体化,为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可靠支撑。引导企业开放数据,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加快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数据归集共享、融合应用创新。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6、重庆市出台15条措施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重庆市人民政府)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15个方面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主体引育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行业垂直类跨境电商平台或独立站,加大对细分类目跨境电商标杆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专业服务企业。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鼓励园区提供业务培训、人才培育、企业孵化、政策宣讲、资源对接、市场拓展、通关申报、智能仓储等公共服务。

 

  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探索开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宠物食品跨境电商分装零售进口、医药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等跨境电商业态模式创新。

 

  在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方面,优化跨境电商通关节点布局,引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跨境电商外汇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关、检、税、汇”等便利化服务水平。

 

  在完善物流服务网络方面,支持开展多种贸易方式拼箱拼列运输,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开行跨境电商空运货机专线,提升跨境寄递服务能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邮件快件寄递运输常态化运行。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

 


7、京蒙携手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体系(内蒙古日报)

 

  12月1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的“携手绿色算力产业·共享金色数智未来”京蒙绿色算力产业推介会在北京召开。推介会上,京蒙两地签约项目24个,签约金额478亿元,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共享绿色算力资源、共建绿色算力设施、构建数据要素生态、推动数据跨域流通等方面合作交流,共同构建以绿色算力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体系。

 

  京蒙协作是党中央着眼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北京是数字经济高地,集聚了一大批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算力需求巨大。内蒙古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和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级枢纽节点建设任务的省区,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电价、气候和区位优势。下一步,京蒙双方将充分利用好京蒙协作平台,积极构建两地数字经济优势互济、产业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内蒙古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发展取得新突破。

 

【专家观点】

 

8、以“不进则退 慢进亦退”的战略紧迫感 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人民网)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接受《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栏目专访时表示,“以进促稳”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最鲜明的积极信号之一,从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潜力、基础来看,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以进促稳”的重中之重。

 

  发展数字经济是长考题、必答题也是抢答题。面对外部压力与内部困难叠加,能否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关键在于数字经济。因此,要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战略紧迫感,加快谋划和系统布局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让“三驾马车”跑出新马力。一是数字经济是稳投资的新杠杆。数字经济投资既有利于对冲传统投资的总量下滑,也有利于优化传统投资的结构失衡,既是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二是数字经济是稳消费的新支点。今年以来,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其中,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等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三类应用,数字消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突出的亮点。三是数字经济是稳外贸的新引擎。数字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最活跃的新增长点。2022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372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同期进出口增速。而分布在全球不同区域的2000多个海外仓、覆盖全球的跨境电商贸易伙伴,更是让我国成为全球跨境电商生态链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需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坚持“吃改革饭”。在数字化转型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加快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尤其是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让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二是要坚持“走开放路”。要进一步发挥《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5G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开放平台作用,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三是要坚持“打创新牌”。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开辟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9、抓好数实融合的三大要素(中国信息化周报)

 

  12月19日,在2023数字生态产业峰会暨第十六届信息主管年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发表主题演讲《数实融合,助力新型工业化走新向实》指出,现阶段推进数实融合需要抓好三个关键要素,即融合创新、数据思维和数字能力。

 

  融合创新是数实融合的首要抓手。数实融合首先要抓的就是融合创新,它涵盖了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产品融合等。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参与和加持使得各个领域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分类已不再适用。随着数字成分在各个产品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将进入“数字定义一切”的新时代。所有技术、所有功能、所有要素、所有环节可以形成无限组合,也就提供无尽的创新机会。每一种新的组合或者其中任一要素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甚至新业态的诞生。一旦将数字化概念融入实体经济,一切都将发生变化,就会产生许多数字新物种,比如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职业。

 

  数据思维是推动数据创新的催化剂。数据思维不仅是数据创新的基石,更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数据融合是推动数据创新的催化剂,它的重要性在于,单一的数据集其价值是有限的,而多个数据集的结合则能够激发出几乎无限的创新潜力。观察当下任何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共享经济、协同制造还是个性化定制,其背后都是多元数据的融合与创新的成果。因此,数据融合的推进显得尤为关键。要实现数据融合,一个基本的做法就是数据开放。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业还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再将数据视为一种资产的同时,一定要主动开放数据。一旦数据被开放,其他人或机构就可能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创新,从而让数据的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字能力是数实融合的关键。数字技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八大类别。初级数字技能包括信息检索、学习知识、社交联络和数字娱乐;中级数字技能涵盖网络购物、享受公共服务和进行一般数字化工作;而高级数字技能则关注于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比如设计大型模型、软件或程序。每个人和企业都应该评估自己在这些技能上的掌握程度,并不断提升,以便在数字化转型中保持竞争力。

 

【直播电商】

 

10、直播带货驱动消费新增量(中国商报)

 

  当前,直播带货适用的领域与场景越来越丰富,呈现产业带直播、村播、店播、达人播等多样化的生态。更是有不少地方将直播带货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比如浙江一些地方将直播移至景区、民宿和农业产业观光园,推动电商直播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品牌和商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布局店播。近一年来,淘宝新增店播数量超30万个,其中成交破百万的店铺直播间超过2.7万个,破千万的有近4000个。今年“双十一”期间,直播带货成绩也很耀眼。截至11月11日0点,淘宝已产生58个成交额破亿的直播间,其中38个店播成交额破亿,451个店播成交额破千万。

 

  直播带货对电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打开新的增量通道。阿里妈妈发布数据显示,直播为淘宝天猫商家带来的生意增量是平均水平的7-11倍。另外,直播带货的内容多元,适用的场景更加丰富,成为一些品牌初涉电商的捷径。

 

  直播带货本身的创新性也为电商注入更多活力。为获得更多的流量,让用户留在平台,淘宝开始内容化转型,而形象生动的直播带货就是最好的内容化窗口。今年,淘宝加大力度在直播领域进行内容化尝试。淘天集团数据显示,今年“618”,淘宝新增的达人主播中,非带货的内容型直播间占比达24%。

 


11、全链培养乡村直播电商人才(中国经济网)

 

  直播带货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新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更好地培养直播电商人才,成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拓展农民致富路径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当前,乡村直播电商人才链不足,缺少精通技术、网络、运营等内容的人才,制约乡村直播电商的发展。需要多方携手,多角度增强人才培养工作。

 

  重视发掘和培养本土直播电商人才。各地可设立乡村直播电商人才奖励计划,对表现优秀的人才给予奖励和支持,激发创新创业精神。通过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帮助对电商有浓厚兴趣和基础理解的农民变成“拿得了锄头、玩得了直播”的乡村“网红”。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利用其在电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带动乡村直播电商的发展。引入外部师资支持,邀请电商行业的前辈能手定期到乡村指导和教学,帮助乡村人才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为其规划和拓宽发展路径。

 

  推动产教融合,发挥高职院校培养电商人才作用。职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也需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设与直播电商相关的课程,如直播营销、电商运营等,让学生掌握直播电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制定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直播电商知识和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职校可与各地乡村合作,共同开展直播带货实习工作,打造直播电商实操环境,提供真实的直播电商场景,让学生亲身解乡村市场,并在实践中掌握直播电商的运营技巧和应对策略,为乡村直播电商储备力量。

 

  支持MCN(网红经纪公司)机构下沉,培育乡村直播电商团队。应支持和鼓励MCN机构下沉乡村市场,充分利用其在直播电商领域的专业经验,深入探究本地乡村市场,因地制宜制定市场拓展方案,量身定做业务发展策略,全力培育直播带货团队,健全培养各个环节所需的专业水平高、实践操作强的直播电商人才。由MCN机构与电商平台、电商企业、高职院校、培训机构等合作,共同建立乡村直播电商基地,定期开展乡村直播电商知识培训,包括电商平台操作、带货技巧、案例分析、营销策略、客户服务等,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一批综合水平优秀的直播电商人才。

 

【行业动态】

 

12、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日报)

 

  近日,经济日报联合京东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在消费领域,新型消费持续壮大,传统消费稳步增长,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消费成为热点,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线上消费结构及变化看,2023年是重拾信心的一年。消费结构变化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悦己消费、健康消费、品质家居、智能科技消费等占比不断增加,代表各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数据显示,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家清纸品、电脑数码、手机通信、医疗保健等是消费者购买较为集中的品类。其中,预制菜、婚庆节庆用品、美发造型、健康服务等多元化产品与服务实现更快增长。

 

  从各年龄段的人均购买力指数来看,“80后”“90后”依然是线上消费的主力。不同年龄段群体呈现出不同消费偏好,16岁至25岁的消费群体青睐悦己型消费,购买更多文娱、首饰类产品;26岁至45岁的消费者更注重健康消费和家庭消费,偏爱购买健康服务、母婴产品和粮油调味产品等;46岁及以上的消费者更会享受生活,传统滋补品、服饰内衣等产品的消费占比较高。

 

  从区域消费偏好看,一线城市消费者更关注粮油调味品、健康服务和旅游出行服务;二线城市消费者关注家居日用品,偏爱购买居家布艺、收纳用品等产品;县域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则更加关注家电、母婴产品和医药产品。

 


13、2023年青年消费六大趋势(第一财经)

 

  《DT商业观察》发布《2023青年消费调研》报告指出,从调研结果看,理性体验主义式消费快速崛起,并呈现出6个发展趋势。

 

  一是近半数受访者会为情绪价值买单。在支出明显增多的项目上,除“使用需求增多“这个原因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这件商品/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9.3%)、“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41.6%)。相比之下,只有15.6%的人是因为“在质量/功能/颜值设计等方面升级”而消费变多,因为囤货或商品涨价的均不到10%。总的来看,开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

 

  二是愿意为“使用体验”花钱和尝新。从整体来看,“生活中急需”(70.0%)、“质量”(69.9%)和“使用体验”(68.8%)排在“值得花钱”的前三位。但00后、95后和90后都把“使用体验”放在“质量”前面。如果一项商品或服务能提供的体验更好,比如“护肤品的肤感和效果更好”“数码产品用起来更流畅”“酒店住得更舒服,让自己更开心”等,年轻人乐意支付溢价。同样地,如果一件新品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他们也愿意花钱尝鲜。

 

  三是线下消费增多。调研数据显示,疫情后“重回线下”的热度还在持续。虽然目前人们最常用的购物方式还是电商平台(96.4%),但有36.6%的人同时选择“线下逛店”,高于直播间购物(21.3%)。但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年轻人更热衷于逛商场汇集最多低价零售及小餐饮店的B1、B2层。

 

  四是囤货需求逐渐减少。在问题“分享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平替产品或减少购买的商品”之下,不少受访者都提到,即使大促搞活动,也会优先考虑把现有囤货用完。“使用需求变少”“去年已经买了”“减少或不再囤货”位列“消费变少的原因”前三。

 

  五是寻找商品平替增多。“买得更便宜”也是减少开支的原因之一,有22.5%的人是因为寻找“平替”而节省开支。调研数据显示,KOL(关键意见领袖)推荐、明星代言和“大品牌”“新概念”,已经无法打动年轻人支付溢价,而在“你会因为什么原因选择复购”问题下,“质量过关”被排在第一位。

 

  六是45.8%的人更频繁使用拼多多。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者更频繁使用的购物软件TOP5为拼多多(45.8%)、淘宝(40.3%)、抖音(29.9%)、京东(28.1%)和小红书(17.5%)。除价格优势外,不少年轻人还青睐拼多多的售后服务——秒退款,甚至有过“退款不退货”的服务体验。

 

【企业动态】

 

14、震坤行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中国证券网)

 

  12月15日晚,工业用品(MRO)采购服务平台震坤行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发行价计算,震坤行的市值约为25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2020-2022年,震坤行商品交易总额(GMV)分别为50亿元、86亿元和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3%;今年前三季度,GMV约为7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7.5%。客户数量从2020年的3万多家增加到2022年的5.8万多家,截至2023年9月30日,客户增长至6.4万家。

 

  在仓储方面,截至2023年9月30日,震坤行在上海、武汉、成都、西安等主要城市拥有30个全国总仓,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运营96个中转站,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

 

  此外,震坤行还建立了覆盖1720万SKU(最小存货单位)的千万级工业标品数据字典——ZKH MRO字典,给每一件工业用品都配备“数字身份证”,通过一码通用,打破供需两端不同编码方式造成的信息壁垒,统一行业上下游商品语言体系,方便跨品牌的选品及替换,提升全产业链运转的效率,推动行业数据标准化水平。

 


15、阿里国际站首个数字贸易服务基地落户浦东(中国经济网)

 

  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宣布,首个数字贸易服务基地落户上海浦东,这是阿里国际站参与浦东新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阿里国际站已在浦东康桥产业园建立了本地服务团队,为外贸企业定制个性化的出海方案,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升级,搭建数字外贸生态链。

 

  在浦东新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发布与签约仪式上,阿里国际站与浦东新区商务委、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阿里国际站也被授予“丝路电商”合作研修中心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贸易服务基地将为广大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成为进一步探索制度型开放的应用场景,争取先行先试,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制度型开放成果。

 

  阿里国际站还率先上线外贸AI产品“生意助手”,通过最新的AI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更简单地参与全球贸易。该产品具有智能商品发布、智能客户接待等功能,可以根据外贸场景快速智能地给出实用建议,并一键生成图片视频等实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