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 时间:2023/12/21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重要活动】

 

1、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闭幕(人民日报)

 

  12月2日,为期5天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作为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全力打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平台。

 

  5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政要、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畅所欲言,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观展人数达到15万人次。论坛、展览、配套活动圆满完成,取得丰硕成果。据了解,此次链博会的515家参展商中,境外参展商占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参展商中,美欧企业占3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数量占比近半。

 

  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100多名代表参与。活动现场,中国贸促会同与会工商界代表发布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北京倡议》,号召各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拓展绿色经济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工商界的独特作用。

 

  围绕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科技、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本届链博会共设置6场专题论坛。在数字科技专题论坛上,联合国贸发会议技术和物流司相关负责人保罗·汉森表示,建立良好的全球供应链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贸发会议将持续关注如何用技术提升供应链水平,解决全世界面临的供应链相关问题。

 

【数实融合】

 

2、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华日报)

 

  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商学院教授沈坤荣发表文章《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充分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

 

  一、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数字技术作为当前最重要最典型的通用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引发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数字技术链接并赋能万物,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生产系统中信息交换的成本。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突破时空限制、达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工业互联网技术则让万物连接成为可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自然高效的信息交换,劳动生产的各个环节得以深度融合与高效匹配。可以说,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之一。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落点。数字技术革命在驱动数字产业化创新、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引领产业组织方式的重构。我国传统产业集群依然面临产业链上下游联系偏弱、协同创新效能不足的约束,而数字技术在产业集群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推动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还将助力产业集群内部生产系统的互联与创新能力的整合,实现数据链、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多链高效融合。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当下全球战略博弈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在总研发经费投入的占比。另一方面要瞄准数字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统筹相关技术领域的“锻长板”与“补短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推进技术攻关,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逐步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把握发展自主权。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产业升级为重点。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化”发展,推进科技产业融合、数字实体融合、制造服务融合,特别是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深刻把握不同地区技术、人才和产业基础等特点,注重打造集群式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网络,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要素资源集聚、产业协调高效、产业生态完备的优势,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集群跃升的发展格局。

 

  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人才培养为支撑。要构建高水平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对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引导高等院校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与产业战略需求增设学科专业,着力优化培养方案制定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科间交叉融合和集群发展。要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加大在全球范围内招揽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力度,优化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归国绿色通道工作机制,为回国创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要加强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工作,使人才不仅“引得来”还能“留得住”。要深化人才选拔与评价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立以人为本、尊重贡献、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人才评价体系。

 

3、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

 

  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向纵深迈进的关键力量,在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夯实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根基;有利于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赋能的实践中还存在路径模糊、成本顾虑、能力不足等问题,既需要企业自身积极探索,也需要政府支持协同发力,具体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探索集群化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集成能力。专精特新企业所属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路径。因此,可以探索构建产业集群供应链平台,创新集群转型的多元化商业模式,推进产业集群协同数字化应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群的数字化集成水平。

 

  二是探索场景化的赋能路径,高质量、低成本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技术改造。一方面,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通用软件、应用场景等共性需求,探索系统化、模板化、通用型的数字化模式,为同类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改造方案。另一方面,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探索推广数字化工程承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接企业独特需求,通过量身定制实现企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业务的数字化。

 

  三是探索精益性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特质,探索建设灯塔工厂、未来工厂、无人车间等新模式,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设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和业务系统上云,开发小而精、组合式、通用性强的数字化产品,实现精益生产、精密制造和精细管理。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设备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等以开源方式开放研发、生产、采购等资源信息,带动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企业生产业务流程优化和精细化管控。

 

  四是探索市场化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内生动力。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利用创新引导、政府采购、价格补贴、研发补助等政策工具,支持平台企业建设数字技术开源平台,鼓励服务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工具+服务”。支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关技术专家参与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改造,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市场化服务,对企业数字化改造效果进行评估、诊断、优化,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和风险。

 

4、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华网)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川近日发表主题演讲《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出,工业互联网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对于实现“量”的增长、“质”的提升、“技”的进步、“数”的转型、“碳”的治理、“链”的安全具有三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基础支撑作用。工业互联网通过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建设,推动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建模分析,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

 

  二是创新驱动作用。工业互联网深度集成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打通云、网、边、端,加速聚合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探索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拓展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

 

  三是融合引领作用。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工艺相结合,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推动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不断释放新型工业化发展动能。

 

  基于已有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横纵结合的“T”型战略,加快向“IT+OT”技术并重升级,推动数字化转型。围绕“T”型战略推进和实施,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依托“大企业建、中小企业用”的模式,建设一批面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新型基础设施。

 

  二、加快建设数字化应用体系。依托大数据中心,建设产业大脑,构建省级产业大数据系统,重点面向企业提供核心能力诊断、产业生态建设等数字化服务,面向政府提供决策辅佐类、监管支撑类业务。此外,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还牵头建设了“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后续还将联合各地共同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按照“行业出题、产业答题、供需协同”的思路,强化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

 

  四、加快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体系。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不断壮大企业数字人才供给。

 

5、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年5G工厂名录》(中国发展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2023年5G工厂名录》,涵盖300个遴选出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当前,“5G+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全国项目数已超8000个,5G已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深入至核心控制环节。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全面应用,此前印发的《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提出推动万家企业开展建设、建成1000家工厂、打造100个标杆。此次名录中公布的300家工厂,是在各地报送基础上遴选产生的。

 

  从行业看,24个国民经济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G工厂被选入名录数量位列前三;从场景看,“5G+工业互联网”有20个典型应用场景,进入名录的5G工厂实践均超过50%;从成效看,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能源效率分别提升6.3%、15.3%、15%。

 

【地方动态】

 

6、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省级标准(央广网)

 

  12月5日,由浙江省财政厅归口,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下称《工作指南》)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标准。

 

  《工作指南》明确了“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资产确认”等相关术语和定义,填补了数据资产确认标准空白,指引组织将其拥有或控制的数据资源确认为资产,促进了数据资产化进程。

 

  《工作指南》对数据资源溯源等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归类,包括数据溯源模型,数据溯源方法等,提出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人工智能等安全算法,将数据溯源嵌入数据采集、数据确权、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数据监管等生命周期节点。

 

7、重庆市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的意见(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基本构建完成“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体系,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重点产业、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形成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数据要素作用显现的发展生态,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抓手、主支撑。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促进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智慧会展、线上会展,为会展经济赋能加力。加快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实时交互、智能互联,鼓励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智慧超市、智慧菜市场,推动服务业多维协同、延伸发展。

 

  《征求意见稿》指出,强化数据要素投入和市场需求挖掘,推动数据交易、数字内容、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产业持续壮大。深化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持续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提升数据安全可靠性,强化数据要素开发投入,培育壮大游戏、动漫、数字影音等数字内容产业。以场景驱动数据中心、5G、北斗等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算力算法和软硬协同发展,夯实数据要素发展底座。

 

8、2023电商主播大赛直播带货近55亿元(东南网)

 

  近日,由福建省商务厅、网信办等部门共同举办的2023电商主播大赛总决赛在福州落幕。通过开展系列“福品”及全国好物直播营销活动,本届大赛累计实现直播带货总销售成交额近55亿元。

 

  2023电商主播大赛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带动就业创业为宗旨,以福建为中心,联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多个赛区开赛,自5月启动以来,共遴选国内外超5000名电商人才参赛。经过选手与企业匹配、选手实习培训、半决赛等多轮选拔,最终选出全国10强队伍,并于第二届福品博览会启动仪式亮相,进行冠亚季军的角逐。

 

  总决赛现场还颁发了三大特色赛道的冠亚季军、两岸赛区“星推官”、乡村振兴电商领军人物奖、2023电商主播大赛潜力新人奖等大赛个人、集体奖项。配套举办“五福四海万有引力—2023直播电商资源对接会(中国·福州)”,吸引来自高校、中外主要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品牌以及头部MCN机构的行业专家,围绕渠道增长、爆品打造、流量运营等话题带来专业视角分享,进一步搭建资源对接平台。

 

9、深圳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全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央广网)

 

  12月5日,深圳市跨境电商阳光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暨跨境电商9610(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阳光化公共服务产品(以下简称“公服产品”)发布仪式在深举办。

 

  此次跨境电商9610公服产品的发布,标志着深圳跨境电商阳光化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全模式的产品开发,实现了B2B和B2C领域的全覆盖。本次产品与8月发布的9710公服产品一起,成为深圳跨境电商阳光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为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关、汇、税”阳光化服务。

 

  对于积极参与阳光化试点的跨境电商企业,相关部门将在产业促进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海关、外汇、税务等监管部门将协同联动为试点的企业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行业观察】

 

10、《2023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亿邦动力)

 

  近日,亿邦智库发布《2023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供销数字化,用数字技术重构产业链,以数实融合协同生态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集约化运行,是集约化协同提效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平台价值。

 

  从产业层面看,ChatGPT引发全球大模型热潮,中国科技大厂已悉数下场并走出以场景应用为方向的中国大模型之路;跨境B2B作为产业互联网新的看点,已形成制造业为中军、基建与企服为两翼的出海兵团。

 

  从资本层面看,IPO项目陆续涌现,目前共有欧冶云商、震坤行、京东工业、华强电子网、嘉立创、云汉芯城等6家企业处在IPO排队状态,产业互联网正在酝酿板块效应。根据2023年度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千峰奖企业申报数据,上市或准上市公司数量已占26.2%。

 

  从供应链形态层面看,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线性到动态连接平面网络,再到多层次穿透立体的演变,进一步衍生出多种多样的供应链新模式,如以京东工业为代表的全链数智供应链模式,以鑫方盛、震坤行为代表的一站式供应链模式、以嘉立创、华强电子为代表的小批量供应链模式、以1688、SHEIN为代表的快反供应链模式、以苹果为代表的深度(穿透式)供应链模式等。

 

11、《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3)》发布:四川、河南等地直播电商增长态势明显(四川在线)

 

  近日,在“2023川货电商节”上发布的《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直播电商发展增长态势明显。其中四川、河南、安徽均保持较高增速,中西部区域的直播电商供应链建设和营商环境均有较大的提升。

 

  《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直播电商总体发展的梯队格局正发生变化,广东以98.36的直播发展指数值跃居全国第一,打破了原有北京、上海、浙江第一梯队的格局,浙江因其完整的直播供应链上升至全国第二;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依托雄厚经济实力、前沿科创能力和强劲产业竞争力优势,直播电商长期保持较高发展水平。

 

12、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人民日报)

 

  12月4日18时26分,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第1200亿件快件正式产生,至此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直至此次创纪录地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凸显出我国快递市场繁荣活跃、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展示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生动注脚。

 

  “小包裹”映射“大经济”。近年来,快递业保持稳健增长势头,业务量实现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网络通达全球的快递业已成为现代物流领域覆盖面最广、综合运输方式应用最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生产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业。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快递业务量实现强劲增长。

 

13、即时零售畅通消费微循环(经济日报)

 

  多年来习惯在电商平台购物的消费者在不自觉中改变了消费习惯,开始热衷在外卖平台下单购物。如今,新款手机、酒水、化妆品等日用品或小众商品,都能通过外卖随时随地买到。在产品性价比相近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偏向于动动手指就能在30分钟左右收货的体验。

 

  不同于直播带货和传统电商,即时零售是依托实体商超、便利店等,以30分钟左右的即时配送体系和商品供给网络为基础的消费零售模式,零售品类包括传统生鲜、快消品、药品、家电、家装、时尚美妆、服饰等。据测算,2022年我国即时零售订单超过400亿单,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增速领跑线上线下两个市场。

 

  即时零售被大众广泛接受,主要源于三个优势。一是配送效率,即时零售通过集成数字平台、属地供应链和即时配送体系,仓储、分拣、配送等配置能力较传统配送模式更高,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快”的需求。二是便利溢价,在极大节省时间成本的前提下提供更多商品选择,满足消费者“用钱换时间”和为便捷埋单的需求。三是消费黏性,即时零售品类多样,易于培养消费者习惯,提升渠道消费和商品消费黏性。

 

  此外,即时零售还激活了“小店经济”,丰富了城市生活服务。现阶段,其主要发展空间是城市,特别是具备一刻钟品质生活功能的城市社区。即时零售在畅流通、惠民生和促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串联居民生活“幸福圈”、打通街头“毛细血管”和促进城市经济微循环的关键因素。

 

  当然,即时零售也存在“成长的烦恼”。不少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线下门店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线下门店未能实现全品类上网。前端供应链时有不畅,商品结构不稳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部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下沉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路径不甚清晰。应不断完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行业指导意见,明确发展路径。加强行业引导,扩大数字化平台使用范围和服务半径,盘活城市末梢和社区便捷服务消费场景,推动多品类上网。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组合增效,推动仓储、物流等供应链环节更好衔接,改善前端供应链不畅和商品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培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即时零售消费生态,逐步推动产业下沉。

 

14、“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中国新闻网)

 

  近日,“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表示,该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华东政法大学的优势和特色,为“丝路电商”合作共赢提供法治服务和智力支撑。研究中心将开展相关领域的法律政策和规则的研究、智库交流与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文化交流与合作。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春晖提出了“小机构、大网络、有核心、无边界”理念。他表示,“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一定是无边界的,应当走出去,为丝路经济以及商贸流通赋能。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认为,电子商务会成为更加重要的外贸途径,并希望“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通过研究成果为以后相关“丝路电商”方面的政策制定以及数字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加强合作、培养所需人才,共同为“一带一路”共建作出新贡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认为,“一带一路”共建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带动政、学、企力量共同合作,开创新道路,为“一带一路”共建、为中国整体对外开放作出学术界的有益贡献。

 

【企业动态】

 

15、“县城品牌”成为一线城市消费新潮流 美团相关订单平均增速超50%(央广网)

 

  “一线城市品牌下沉县城”的趋势正在悄然逆转,以蜜雪冰城、塔斯汀等为代表的县城品牌,正在成为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消费新宠。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以来,闯入一线城市的县城头部餐饮品牌平均增速成绩亮眼,订单和用户数平均增速都超过了50%。

 

  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成为了县城品牌的消费主力。美团数据显示,年龄段在20岁至30岁的用户为县城餐饮品牌消费中坚力量,例如,在北京选购过塔斯汀的消费者中,20岁至30岁占比65.9%,而在深圳,甜啦啦门店的消费者中20岁至30岁消费者占比也达到了65.4%。

 

  外卖、团购、直播,县城餐饮品牌成为互联网“重度用户”。今年以来,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为门店上线了直播功能,与此同时,小红书、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也陆续出现了本地门店的运营身影。业内专家认为,能够在一二线城市成功“落地生根”的县城餐饮品牌,多数都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的“重度用户”。

 

  从美团数据来看,中国线下消费明显存在着一个趋势逆转的过程。过去十年来,先是一批一二线城市孕育的品牌集体到下沉市场试水,帮助下沉市场完成了消费升级的基础建设,例如星巴克等企业的下沉,成功在下沉市场培育出了品质升级的消费习惯,而随着中国餐饮行业供应链水平的提升,下沉市场品牌完成了品质升级后,又具备了借助性价比上升到一线城市的能力。

 

  美团研究员表示,随着中国城乡差距迅速缩小,消费也相应被逐步拉平。一二线城市用户尤其是年轻人对性价比的热衷,与县城用户对品质提升的要求正在同时发生,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潜力。

 

16、淘宝直播在产业带创造10万创业就业机会(网易)

 

  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联合淘天集团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淘宝直播产业带社会价值研究报告2023》指出,目前,淘宝直播产业带生态至少带动近10万的创业就业,且大部分产业带商家仍然有很强烈的人员招聘需求。

 

  报告指出,淘宝直播产业带作为直播电商模式中的新兴力量正式进入市场,在产业带解决中小商家发展难题,扩大生意机会;创新消费场景,提供源头好货;带动高质量创业就业,打开发展新空间;在农业产业带助农兴农,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成交额超50万元的商家超3000家,有上万个商家从0起步,通过直播产业带模式实现更好发展。

 

  据了解,2023年4月,淘宝直播产业带作为直播电商模式中的新兴力量正式进入产业带,在全国多地开展了多项特色产业带扶持计划,覆盖30多个产业带。同时,淘宝直播正在启动“数字化档口”计划,投入百亿流量,千万现金,重点扶持产业带商家。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CHINA-EUROPE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 ECONOMIC COOPERATION

地址:中国-北京市 邮编:100710

电话:010-6451 6951 邮箱:office@ceatec.org.cn 传真:010-6451 5497

ICP备案:京ICP备1704683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52号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版权所有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12月21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时间:2023/12/21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重要活动】

 

1、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闭幕(人民日报)

 

  12月2日,为期5天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作为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全力打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平台。

 

  5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政要、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畅所欲言,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观展人数达到15万人次。论坛、展览、配套活动圆满完成,取得丰硕成果。据了解,此次链博会的515家参展商中,境外参展商占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参展商中,美欧企业占3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数量占比近半。

 

  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100多名代表参与。活动现场,中国贸促会同与会工商界代表发布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北京倡议》,号召各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拓展绿色经济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工商界的独特作用。

 

  围绕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科技、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本届链博会共设置6场专题论坛。在数字科技专题论坛上,联合国贸发会议技术和物流司相关负责人保罗·汉森表示,建立良好的全球供应链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贸发会议将持续关注如何用技术提升供应链水平,解决全世界面临的供应链相关问题。

 

【数实融合】

 

2、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华日报)

 

  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商学院教授沈坤荣发表文章《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充分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

 

  一、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数字技术作为当前最重要最典型的通用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引发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数字技术链接并赋能万物,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生产系统中信息交换的成本。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突破时空限制、达到前所未有的便捷,工业互联网技术则让万物连接成为可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自然高效的信息交换,劳动生产的各个环节得以深度融合与高效匹配。可以说,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之一。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落点。数字技术革命在驱动数字产业化创新、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引领产业组织方式的重构。我国传统产业集群依然面临产业链上下游联系偏弱、协同创新效能不足的约束,而数字技术在产业集群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推动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还将助力产业集群内部生产系统的互联与创新能力的整合,实现数据链、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多链高效融合。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当下全球战略博弈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在总研发经费投入的占比。另一方面要瞄准数字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统筹相关技术领域的“锻长板”与“补短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推进技术攻关,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逐步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把握发展自主权。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产业升级为重点。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化”发展,推进科技产业融合、数字实体融合、制造服务融合,特别是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深刻把握不同地区技术、人才和产业基础等特点,注重打造集群式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网络,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要素资源集聚、产业协调高效、产业生态完备的优势,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集群跃升的发展格局。

 

  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人才培养为支撑。要构建高水平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对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引导高等院校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与产业战略需求增设学科专业,着力优化培养方案制定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科间交叉融合和集群发展。要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加大在全球范围内招揽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力度,优化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归国绿色通道工作机制,为回国创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要加强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工作,使人才不仅“引得来”还能“留得住”。要深化人才选拔与评价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立以人为本、尊重贡献、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人才评价体系。

 

3、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

 

  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向纵深迈进的关键力量,在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夯实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根基;有利于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赋能的实践中还存在路径模糊、成本顾虑、能力不足等问题,既需要企业自身积极探索,也需要政府支持协同发力,具体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探索集群化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集成能力。专精特新企业所属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路径。因此,可以探索构建产业集群供应链平台,创新集群转型的多元化商业模式,推进产业集群协同数字化应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群的数字化集成水平。

 

  二是探索场景化的赋能路径,高质量、低成本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技术改造。一方面,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通用软件、应用场景等共性需求,探索系统化、模板化、通用型的数字化模式,为同类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改造方案。另一方面,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探索推广数字化工程承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接企业独特需求,通过量身定制实现企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业务的数字化。

 

  三是探索精益性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特质,探索建设灯塔工厂、未来工厂、无人车间等新模式,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设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和业务系统上云,开发小而精、组合式、通用性强的数字化产品,实现精益生产、精密制造和精细管理。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设备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等以开源方式开放研发、生产、采购等资源信息,带动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企业生产业务流程优化和精细化管控。

 

  四是探索市场化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内生动力。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利用创新引导、政府采购、价格补贴、研发补助等政策工具,支持平台企业建设数字技术开源平台,鼓励服务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工具+服务”。支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关技术专家参与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改造,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市场化服务,对企业数字化改造效果进行评估、诊断、优化,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和风险。

 

4、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华网)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川近日发表主题演讲《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出,工业互联网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对于实现“量”的增长、“质”的提升、“技”的进步、“数”的转型、“碳”的治理、“链”的安全具有三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基础支撑作用。工业互联网通过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建设,推动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建模分析,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

 

  二是创新驱动作用。工业互联网深度集成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打通云、网、边、端,加速聚合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带动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探索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拓展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

 

  三是融合引领作用。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工艺相结合,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推动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不断释放新型工业化发展动能。

 

  基于已有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横纵结合的“T”型战略,加快向“IT+OT”技术并重升级,推动数字化转型。围绕“T”型战略推进和实施,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依托“大企业建、中小企业用”的模式,建设一批面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新型基础设施。

 

  二、加快建设数字化应用体系。依托大数据中心,建设产业大脑,构建省级产业大数据系统,重点面向企业提供核心能力诊断、产业生态建设等数字化服务,面向政府提供决策辅佐类、监管支撑类业务。此外,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还牵头建设了“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后续还将联合各地共同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按照“行业出题、产业答题、供需协同”的思路,强化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供需对接。

 

  四、加快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体系。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不断壮大企业数字人才供给。

 

5、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年5G工厂名录》(中国发展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2023年5G工厂名录》,涵盖300个遴选出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当前,“5G+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全国项目数已超8000个,5G已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深入至核心控制环节。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全面应用,此前印发的《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提出推动万家企业开展建设、建成1000家工厂、打造100个标杆。此次名录中公布的300家工厂,是在各地报送基础上遴选产生的。

 

  从行业看,24个国民经济大类中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G工厂被选入名录数量位列前三;从场景看,“5G+工业互联网”有20个典型应用场景,进入名录的5G工厂实践均超过50%;从成效看,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能源效率分别提升6.3%、15.3%、15%。

 

【地方动态】

 

6、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省级标准(央广网)

 

  12月5日,由浙江省财政厅归口,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下称《工作指南》)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数据资产确认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标准。

 

  《工作指南》明确了“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资产确认”等相关术语和定义,填补了数据资产确认标准空白,指引组织将其拥有或控制的数据资源确认为资产,促进了数据资产化进程。

 

  《工作指南》对数据资源溯源等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归类,包括数据溯源模型,数据溯源方法等,提出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人工智能等安全算法,将数据溯源嵌入数据采集、数据确权、数据流通、数据交易、数据监管等生命周期节点。

 

7、重庆市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的意见(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基本构建完成“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体系,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重点产业、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形成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数据要素作用显现的发展生态,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抓手、主支撑。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促进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智慧会展、线上会展,为会展经济赋能加力。加快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实时交互、智能互联,鼓励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智慧超市、智慧菜市场,推动服务业多维协同、延伸发展。

 

  《征求意见稿》指出,强化数据要素投入和市场需求挖掘,推动数据交易、数字内容、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产业持续壮大。深化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持续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提升数据安全可靠性,强化数据要素开发投入,培育壮大游戏、动漫、数字影音等数字内容产业。以场景驱动数据中心、5G、北斗等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算力算法和软硬协同发展,夯实数据要素发展底座。

 

8、2023电商主播大赛直播带货近55亿元(东南网)

 

  近日,由福建省商务厅、网信办等部门共同举办的2023电商主播大赛总决赛在福州落幕。通过开展系列“福品”及全国好物直播营销活动,本届大赛累计实现直播带货总销售成交额近55亿元。

 

  2023电商主播大赛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带动就业创业为宗旨,以福建为中心,联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多个赛区开赛,自5月启动以来,共遴选国内外超5000名电商人才参赛。经过选手与企业匹配、选手实习培训、半决赛等多轮选拔,最终选出全国10强队伍,并于第二届福品博览会启动仪式亮相,进行冠亚季军的角逐。

 

  总决赛现场还颁发了三大特色赛道的冠亚季军、两岸赛区“星推官”、乡村振兴电商领军人物奖、2023电商主播大赛潜力新人奖等大赛个人、集体奖项。配套举办“五福四海万有引力—2023直播电商资源对接会(中国·福州)”,吸引来自高校、中外主要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品牌以及头部MCN机构的行业专家,围绕渠道增长、爆品打造、流量运营等话题带来专业视角分享,进一步搭建资源对接平台。

 

9、深圳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全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央广网)

 

  12月5日,深圳市跨境电商阳光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暨跨境电商9610(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阳光化公共服务产品(以下简称“公服产品”)发布仪式在深举办。

 

  此次跨境电商9610公服产品的发布,标志着深圳跨境电商阳光化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全模式的产品开发,实现了B2B和B2C领域的全覆盖。本次产品与8月发布的9710公服产品一起,成为深圳跨境电商阳光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为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关、汇、税”阳光化服务。

 

  对于积极参与阳光化试点的跨境电商企业,相关部门将在产业促进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海关、外汇、税务等监管部门将协同联动为试点的企业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行业观察】

 

10、《2023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亿邦动力)

 

  近日,亿邦智库发布《2023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供销数字化,用数字技术重构产业链,以数实融合协同生态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集约化运行,是集约化协同提效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平台价值。

 

  从产业层面看,ChatGPT引发全球大模型热潮,中国科技大厂已悉数下场并走出以场景应用为方向的中国大模型之路;跨境B2B作为产业互联网新的看点,已形成制造业为中军、基建与企服为两翼的出海兵团。

 

  从资本层面看,IPO项目陆续涌现,目前共有欧冶云商、震坤行、京东工业、华强电子网、嘉立创、云汉芯城等6家企业处在IPO排队状态,产业互联网正在酝酿板块效应。根据2023年度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千峰奖企业申报数据,上市或准上市公司数量已占26.2%。

 

  从供应链形态层面看,行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线性到动态连接平面网络,再到多层次穿透立体的演变,进一步衍生出多种多样的供应链新模式,如以京东工业为代表的全链数智供应链模式,以鑫方盛、震坤行为代表的一站式供应链模式、以嘉立创、华强电子为代表的小批量供应链模式、以1688、SHEIN为代表的快反供应链模式、以苹果为代表的深度(穿透式)供应链模式等。

 

11、《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3)》发布:四川、河南等地直播电商增长态势明显(四川在线)

 

  近日,在“2023川货电商节”上发布的《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直播电商发展增长态势明显。其中四川、河南、安徽均保持较高增速,中西部区域的直播电商供应链建设和营商环境均有较大的提升。

 

  《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直播电商总体发展的梯队格局正发生变化,广东以98.36的直播发展指数值跃居全国第一,打破了原有北京、上海、浙江第一梯队的格局,浙江因其完整的直播供应链上升至全国第二;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依托雄厚经济实力、前沿科创能力和强劲产业竞争力优势,直播电商长期保持较高发展水平。

 

12、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人民日报)

 

  12月4日18时26分,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第1200亿件快件正式产生,至此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直至此次创纪录地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凸显出我国快递市场繁荣活跃、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展示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生动注脚。

 

  “小包裹”映射“大经济”。近年来,快递业保持稳健增长势头,业务量实现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网络通达全球的快递业已成为现代物流领域覆盖面最广、综合运输方式应用最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生产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业。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快递业务量实现强劲增长。

 

13、即时零售畅通消费微循环(经济日报)

 

  多年来习惯在电商平台购物的消费者在不自觉中改变了消费习惯,开始热衷在外卖平台下单购物。如今,新款手机、酒水、化妆品等日用品或小众商品,都能通过外卖随时随地买到。在产品性价比相近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偏向于动动手指就能在30分钟左右收货的体验。

 

  不同于直播带货和传统电商,即时零售是依托实体商超、便利店等,以30分钟左右的即时配送体系和商品供给网络为基础的消费零售模式,零售品类包括传统生鲜、快消品、药品、家电、家装、时尚美妆、服饰等。据测算,2022年我国即时零售订单超过400亿单,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增速领跑线上线下两个市场。

 

  即时零售被大众广泛接受,主要源于三个优势。一是配送效率,即时零售通过集成数字平台、属地供应链和即时配送体系,仓储、分拣、配送等配置能力较传统配送模式更高,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快”的需求。二是便利溢价,在极大节省时间成本的前提下提供更多商品选择,满足消费者“用钱换时间”和为便捷埋单的需求。三是消费黏性,即时零售品类多样,易于培养消费者习惯,提升渠道消费和商品消费黏性。

 

  此外,即时零售还激活了“小店经济”,丰富了城市生活服务。现阶段,其主要发展空间是城市,特别是具备一刻钟品质生活功能的城市社区。即时零售在畅流通、惠民生和促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串联居民生活“幸福圈”、打通街头“毛细血管”和促进城市经济微循环的关键因素。

 

  当然,即时零售也存在“成长的烦恼”。不少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线下门店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线下门店未能实现全品类上网。前端供应链时有不畅,商品结构不稳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部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下沉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路径不甚清晰。应不断完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行业指导意见,明确发展路径。加强行业引导,扩大数字化平台使用范围和服务半径,盘活城市末梢和社区便捷服务消费场景,推动多品类上网。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组合增效,推动仓储、物流等供应链环节更好衔接,改善前端供应链不畅和商品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培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即时零售消费生态,逐步推动产业下沉。

 

14、“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中国新闻网)

 

  近日,“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表示,该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华东政法大学的优势和特色,为“丝路电商”合作共赢提供法治服务和智力支撑。研究中心将开展相关领域的法律政策和规则的研究、智库交流与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文化交流与合作。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春晖提出了“小机构、大网络、有核心、无边界”理念。他表示,“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一定是无边界的,应当走出去,为丝路经济以及商贸流通赋能。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认为,电子商务会成为更加重要的外贸途径,并希望“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通过研究成果为以后相关“丝路电商”方面的政策制定以及数字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加强合作、培养所需人才,共同为“一带一路”共建作出新贡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认为,“一带一路”共建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丝路电商”法治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带动政、学、企力量共同合作,开创新道路,为“一带一路”共建、为中国整体对外开放作出学术界的有益贡献。

 

【企业动态】

 

15、“县城品牌”成为一线城市消费新潮流 美团相关订单平均增速超50%(央广网)

 

  “一线城市品牌下沉县城”的趋势正在悄然逆转,以蜜雪冰城、塔斯汀等为代表的县城品牌,正在成为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消费新宠。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以来,闯入一线城市的县城头部餐饮品牌平均增速成绩亮眼,订单和用户数平均增速都超过了50%。

 

  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成为了县城品牌的消费主力。美团数据显示,年龄段在20岁至30岁的用户为县城餐饮品牌消费中坚力量,例如,在北京选购过塔斯汀的消费者中,20岁至30岁占比65.9%,而在深圳,甜啦啦门店的消费者中20岁至30岁消费者占比也达到了65.4%。

 

  外卖、团购、直播,县城餐饮品牌成为互联网“重度用户”。今年以来,美团等本地零售平台为门店上线了直播功能,与此同时,小红书、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也陆续出现了本地门店的运营身影。业内专家认为,能够在一二线城市成功“落地生根”的县城餐饮品牌,多数都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的“重度用户”。

 

  从美团数据来看,中国线下消费明显存在着一个趋势逆转的过程。过去十年来,先是一批一二线城市孕育的品牌集体到下沉市场试水,帮助下沉市场完成了消费升级的基础建设,例如星巴克等企业的下沉,成功在下沉市场培育出了品质升级的消费习惯,而随着中国餐饮行业供应链水平的提升,下沉市场品牌完成了品质升级后,又具备了借助性价比上升到一线城市的能力。

 

  美团研究员表示,随着中国城乡差距迅速缩小,消费也相应被逐步拉平。一二线城市用户尤其是年轻人对性价比的热衷,与县城用户对品质提升的要求正在同时发生,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潜力。

 

16、淘宝直播在产业带创造10万创业就业机会(网易)

 

  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联合淘天集团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淘宝直播产业带社会价值研究报告2023》指出,目前,淘宝直播产业带生态至少带动近10万的创业就业,且大部分产业带商家仍然有很强烈的人员招聘需求。

 

  报告指出,淘宝直播产业带作为直播电商模式中的新兴力量正式进入市场,在产业带解决中小商家发展难题,扩大生意机会;创新消费场景,提供源头好货;带动高质量创业就业,打开发展新空间;在农业产业带助农兴农,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成交额超50万元的商家超3000家,有上万个商家从0起步,通过直播产业带模式实现更好发展。

 

  据了解,2023年4月,淘宝直播产业带作为直播电商模式中的新兴力量正式进入产业带,在全国多地开展了多项特色产业带扶持计划,覆盖30多个产业带。同时,淘宝直播正在启动“数字化档口”计划,投入百亿流量,千万现金,重点扶持产业带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