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 时间:2023/12/15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重要活动】

 

1、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上海证券报)

 

  11月23日,由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承载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的使命。

 

  本届数贸会汇聚超800家数字贸易企业,包含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50余家全球、全国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筹集100余项首发首秀首展成果,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数字贸易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与新场景。

 

  展会总体构架为“1+2+4”,即1个综合馆,前沿趋势和“丝路电商”2个特色馆,以及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内容和数智出行4个数字产业馆,重点展示数字贸易全产业链的头部企业与应用场景。“丝路电商”成为本届数贸会的一大亮点。数贸会专门设立“丝路电商”馆,展示跨境支付、物流、直播等龙头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落地业务,为“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提供新型电商全域服务、新消费品牌营销服务等综合服务。

 

  本届数贸会首次举办“丝路电商日”活动,通过直播带货形式,联动达人主播在11月24日集中推介“丝路电商”好物,并邀请“丝路电商”伙伴国使节走进直播间,推荐本国特色产品、旅游文化等。各大电商平台也同步开设“丝路云品”专区,将“丝路电商”伙伴国家的特色和优势商品推介给国内消费者,助力“丝路电商”伙伴国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持续释放中国消费潜力。

 

【产业互联网】

 

  2、2030年全球物联网数字经济年产值将达40万亿美元(北京日报)

 

  日前,2023(第八届)世界物联网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际机构组织、全球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代表和专家,围绕提高物联网战略定位、构建万物互联的数字新经济全球市场展开讨论。大会同时发布了“构建万物智联数字经济全球市场”倡议,呼吁世界各国消除物联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壁垒,共同构建物联网支撑的智慧世界。

 

  据介绍,今年中国建成承载物联网的5G基站数量有望超过320多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新一代网络大国;数字经济规模体量有望超过60万亿元,增速超过25%。

 

  参照全球权威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数据综合分析,2023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增长超过20%,物联网智能技术驱动的全球数字经济有望超过20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或将超过800亿个,全球物联网数字经济年产值有望超过40万亿美元。

 

3、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发布《武汉倡议》(人民政协网)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大会发布了《数实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武汉倡议》(以下简称《武汉倡议》),旨在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汇聚各方力量,促进政、产、学、研、用诸环节在功能与资源配置上形成高度协同与配合、形成良性互动。

 

  《武汉倡议》提出,要坚持大局意识,持续增强产业合力。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出发,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要坚持科技创新,持续强化技术能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交叉融合发展,努力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业态,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领域,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抢占竞争制高点。

 

  要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挖掘应用潜力。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应用场景,推动关键领域突破;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支持探索智能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园区应用挖掘,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实践标杆。

 

  要坚持多元融合,持续激发生态活力。鼓励行业应用企业加强与产业链各方的交流合作,促进跨行业、跨系统协同,共享创新资源、开放应用场景,形成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引导和推动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共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同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崭新时代。

 

4、《2023中国产业数字化百强榜》发布:阿里巴巴B2B、欧冶云商、国联股份位居前三(中国经济新闻网)

 

  近日,“第十届中国(南京)产业数字化大会”在南京举行。会议以“新空间,新引擎,新渠道,新支撑”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协会、专家学者、产投基金、企业家共计400人参加会议。

 

  会议发布了“2023中国产业数字化百强榜”,阿里巴巴B2B、欧冶云商、国联股份、汇通达、华能智链、上海钢联、中国中化电商平台、中农网、中储智运和致景科技位居行业前十强。

 

  会议还发布了《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行业发展先抑后扬,下半年增速较快,预计全年交易规模将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5、我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8000个(中国发展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介绍,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的项目数已经超过8000个,5G已经由生产现场监测、厂区智能物流等外围辅助环节,深入到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等核心控制环节。

 

  在大会上,《2023年5G工厂名录》成功发布,共300个项目入选,其中20个典型应用场景的实践均超过50%,形成了“商品房”的示范推广效应。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根据企业报送数据测算,300个5G工厂将带动总投资近百亿元,对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5G工厂种子项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有1800余个5G工厂项目,涉及29个省(区、市),已覆盖装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石化化工、港口等10个“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等其他行业,项目类型已包含产线、车间、工厂等各层级。

 

【地方动态】

 

  6、广东省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经济观察报)

 

  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数字湾区”建设任务,实现大湾区数字化规制规则有效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联通,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均衡发展。

 

  《方案》指出,要推动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安全有序流通,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实施“南数北上、北数南下”计划,运用隐私计算、安全隔离、可信验证等关键技术,加强跨境数据流通服务与分类管理,确保数据安全、使用合规和范围可控。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围绕社保、户籍、婚育、教育、医疗、创业、养老、交通等高频公共服务数据需求,探索推行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通过纳入数据授权跨境目录、数据主体授权等模式,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跨境。

 

  《方案》明确,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以“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为核心的新制造生态系统。深入实施广东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建设,统筹用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果,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机器人深度应用场景。建设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继续培育一批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数字贸易重点企业。

 

7、江苏省出台快递业发展促消费实施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

 

  日前,江苏省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邮政快递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综合考虑地域区位、功能定位、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引导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园区与快递物流园区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区域辐射能力。鼓励传统物流园区适应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发展需求转型升级,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领域应用,大力推进库存前置、智能分仓、科学配载、线路优化,实现信息协同化、服务智能化。推进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

 

  《意见》指出,要提升跨境服务能力,加快完善跨境寄递服务体系,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整合境内外收寄、投递、国际运输、通关、境外预检视、境外预分拣、海外仓等资源,发展国际寄递业务。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与跨境电商企业加强合作,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配套大型智能化自动化仓储设施,布局建设海外仓,推动协同融合发展。

 

  《意见》明确,要加大邮政快递业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力度,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合作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仓储保鲜)+电商平台+寄递”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上行寄递服务网络。推进直播电商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广“直播电商+产地仓+寄递”模式,推动寄递物流赋能乡村发展。

 

8、贵州省印发《贵州省数据要素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多彩贵州网)

 

  近日,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贵州省数据要素登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以规范数据要素登记服务,保护登记主体的合法权益,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办法》明确,贵州省人民政府数据主管部门负责数据要素登记服务管理工作,指导登记服务机构制定实施相关标准,推动数据要素登记服务活动有序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市州数据管理部门申请数据要素登记OID子节点,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登记主体开展数据要素登记活动。

 

  根据《办法》,数据要素登记服务按照申请、受理、审核、在线公示、异议处理和发证等程序组织实施。登记凭证原则上有效期两年,自发证之日起计算。涉及以协议方式约定数据授权运营期限,且协议期限不超过两年的,以相关协议截止日期为有效期。

 

【数字经济】

 

  9、处理好“十大关系” 做强做优最大数字经济(澎湃新闻)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欧阳日辉发表文章《处理好“十大关系”,做强做优最大数字经济》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非凡成就,但也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需要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有为政府主要体现在适度超前布局与投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三方面。充分激活市场机制有效作用,需要政府进一步畅通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渠道,保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同经营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流通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打通政府和社会的数据通道,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交易体系。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数字技术带来新兴岗位和灵活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效率,也造成传统岗位减少等问题。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丰富了应对贫富分化的政策工具,创造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思路。比如,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催生了网络直播、云旅游等新业态,将欠发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农产品等特色资源“运输”到发达地区,产业数字化转移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对于有助于共同富裕的新业态新模式,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三、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安全问题、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风险和安全挑战、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等。要统筹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安全,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四、处理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深度融合,而非对立和替代关系。数字经济创造的价值,除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化价值,更大的价值产生于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相互作用之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的底气是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不是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而是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以后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新实体经济。

 

  五、处理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关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双向融合和协同发展需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一方面,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短板,培育壮大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超前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另一方面,加快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六、处理好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关系。优先发展消费互联网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特色。2014年以后,中国数字技术应用从侧重消费环节转向产业供给侧变革。未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将共融共生、长期并存。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完整链条,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商业生态。

 

  七、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均衡发展的关系。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鸿沟令人担忧。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格局,不能政府“拉郎配”。要运用市场机制更加有效释放不同区域的优势,产生协同发展效应。既要继续强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探索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联动机制,将东部地区的技术、市场及产业等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优势有效结合,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差距。

 

  八、处理好创新和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创新与平台治理和资本监管密切相关。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生态布局的顶层设计,通过专项资金、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机遇、生态和保障。支持平台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技术专项,鼓励平台在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进行原创性创新,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

 

  九、处理好国内和国际的关系。统筹国内和国际的关系,既是拓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处理好开放合作与科技自主创新的关系。未来,中国与数字经济合作国家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市场和数字治理等方面有大量合作空间。

 

  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技术创新需要从中长期进行布局。短期有必要加强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等基于应用场景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10、平台创新促进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新京报)

 

  近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中山大学互联网创新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和广州市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创新与竞争》(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平台创新使平台企业成为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社会主体,有效推动企业的平台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

 

  平台企业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报告》显示,2019-2022年,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美团和滴滴六家代表性平台研发投入从1165.88亿元增加至1866.53亿元,年均增速约17%。其中,2021年,六大平台研发投入1624.77亿元,约占全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的5%,平台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3.9倍。这表明平台创新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

 

  平台经济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平台企业纷纷加大资源投入,以推动全社会的基础研究。《报告》认为,平台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及其模式创新,既是对国家促进基础研究的补充,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次市场化结构性创新。

 

  《报告》就促进平台发展壮大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明确平台是数字经济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振平台创新的市场信心,让平台创新成为加快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其次,明确平台是促进数实融合重要社会主体,以此将平台创新纳入国家推动数实融合的总体战略中,制定面向网格市场结构创新的激励政策;最后,明确平台是促进国家基础研究创新重要力量,将平台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中,确保平台创新在数字经济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合法利益。

 

【数据要素】

 

11、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国家数据局)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余晓晖发表文章《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表示,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可以促进数字农业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助力服务业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但数据价值化发展存在诸多难题。

 

  一、数据采集和供给质量待提高。不同行业、不同设备等数据标准和接口不统一,数据整合互通和互操作性差。缺少优质、合规的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和数据服务商,数据质量差,企业数据因数据失真、失准及一致性差等因素导致数据汇聚质量不高。公共部门数据供给质量和运作效率不高,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标准不一,全国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尚未建成,数据开放共享依靠行政约束。

 

  二、数据流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数据确权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数据二十条已明确数据三权分置的战略方向,但尚未有具体有效的落地举措;缺少数据定价和评估机制,流通依靠点对点交易,供需双方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数据流通不透明度高;数据流通规则缺失,数据合规、数据评估、数据运营等重要环节缺少统一标准,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无序。据调研,2022年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参与到数据交易流通,参与交易流通的企业中,约87.67%的企业购买数据,33.32%的企业出售数据,数据供不应求。

 

  三、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不足。企业数据采集的广度深度以及采集后数据的利用程度低,数据在企业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各环节特别是核心业务环节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赋能作用。这一方面源于企业数据采集手段不足、存储能力低、分析和应用技术弱,难以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任务。另一方面受制于数据泄露风险、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企业不敢用,参与数据开发利用的主动性、积极性差,行业数据与行业融合应用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四、数据要素技术体系尚未成熟。从技术功能来看,当前数据技术手段主要聚焦在底层的计算、可信传输和安全方面,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控制等技术有待创新,各类技术相互组合的探索相对不足。从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数据要素相关技术的支撑不够强,无论是软件硬件之间的优化适配,还是工程化实现的创新突破,都任重道远。从技术安全性来看,数据安全保障技术产品难以保障绝对安全,不同产品所使用的算法协议多种多样,各自的协议安全根基也不尽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算法安全基础。

 

  文章就如何发挥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给出五点建议。

 

  一是布局数据基础设施,夯实底座。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布局重点行业数据空间试点,支持龙头、链主企业建立行业空间,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推动云基础设施数据可控升级,建立信任枢纽,推动各类可信数据空间互联互通。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数据采集传输,高水平建设5G和千兆光网,梳理区域层面算力需求,统筹推进异构算力协同建设与联网调度。搭建新型数据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标识解析体系等网络设施,构建国家数据标识体系,培育基于数据标识的数据资源目录、数据模型共享库、数据交互中间件、数字钱包等数据产品。推动跨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际海底光缆、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点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数据设施安全能力。

 

  二是提升公共数据管理能力,引领发展。完善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建议加快出台《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建立国家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资源库和目录体系。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和长效评估机制,明确数据权属主体、数据运营主体和数据加工主体类型、相应责任、收益分配机制等。提升公共数据融合社会数据能力,区分工业、金融、医疗、交通、城市治理等,形成公共和社会数据流通融合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补齐短板。建立数据产权制度体系,完善数据产权登记制度,出台数据资产登记管理办法,研究数据分类分级授权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产权登记平台。构建多级市场规则,一级市场进行数据登记授权,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等。二级市场进行数据流通交易,要规范数据交易流通、数据交易场所管理等。三级市场开展数据信贷融资、数据信托等数据资产金融创新活动。推进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数据格式、接口、存储等软硬件通用标准,数据登记、数据交易、数据共享、数据服务等环节通用规范。

 

  四是规范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共建生态。探索数据交易所牌照管理,严控数据交易所数量,区分国家级、区域级、行业级等多种类型,严格对数据交易所实施牌照管理,着力推动行业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指导开展数商第三方评级认证,针对数据流通服务商、数据经纪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分类建立评级标准并颁发评级证书。建立主体间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制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区分不同数据类型,形成数据公允价值。

 

  五是构建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强化保障。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数据交易失信行为认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机制。制定数据交易合同规范,明确各类主体的使用权限、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安全责任。强化数据在治理中的应用,强化数据采集布局,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

 

12、深圳数交所发布全球首个数据交易综合性指数(深圳特区报)

 

  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国(深圳)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大会上,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发布深圳数据交易指数,这也是全球首个数据交易综合性指数。

 

  深圳数据交易指数由综合指数、行业指数、产品指数构成。其中,综合指数包含在数交所登记的所有数据产品的交易情况,反映交易总体情况;行业指数包含在数交所登记的特定行业的数据产品的交易情况,反映特定行业的数据流通情况;产品指数包含在数交所登记的特定产品类型的数据产品交易情况,反映特定产品类型的数据流通情况。

 

  深圳数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指数是以时间序列为轴的数值或可视化指标,用于反映特定时间段内的数据市场的活动和表现。通常以基期指数为基础,对数据市场的相关指标进行加权计算,以便相关机构和个人更好地理解数据供应、需求和价格的动态变化。

 

【人才培养】

 

  13、数字平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走深走实(青瞳视角)

 

  近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指出,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动传统职业视频化转型及数字类新职业发展,带动普惠型就业创业。

 

  报告显示,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孕育和催生了174个新职业,在直播电商、本地生活、内容创作、直播产业、技术服务等领域,创造了“互联网营销师”“探店达人”“互联网招聘师”“房产主播经纪人”等诸多新岗位,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基于规模化的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实现了供需的相互促进与再平衡,既推动了传统职业的线上化升级,又通过新业态带来了新职业和就业的大幅扩容,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走深走实。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快手平台带动3621万个就业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当中1639个职业里,快手平台覆盖8成以上,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专家表示,新技术革命推动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短视频直播生态等有力地助推着新职业发展。

 

14、猎聘发布《2023中国数字人才发展报告》(电商报)

 

  近日,猎聘发布《2023中国数字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从近4年数据看,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占比均在40%以上,数字人才在各行业无明显增幅,人才比例相对稳定。

 

  从企业新发职位数看,IT/互联网/游戏行业招聘数字人才最多,需求旺盛,但近几年IT/互联网/游戏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数字人才需求占比从2019年的55.12%降到2022年的43.79%。国家战略新兴行业电子/通信/半导体、机械/制造、医疗健康、能源/化工/环保人才需求在逐年增加。

 

  从数字经济新职位发布看,产品经理和Java人才需求最多,近4年占比均在4%以上。嵌入式软件开发、硬件工程师、电气工程师、C++人才需求近几年明显增加。

 

  从薪资看,近4年来,数字人才平均年薪远高于全行业,且薪酬逐年增加,2022年平均薪资比2019年增长了11.5%。

 

【技术前沿】

 

15、《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发布:腾讯专利有效量位居全球首位(央广网)

 

  近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球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已达416.5万件。其中,中国申请量为171万件,占比超四成。2013年至2021年,中国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为25.11%,超过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两倍以上。

 

  报告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定义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云技术、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引擎渲染、安全等技术为支撑,集成底层技术、应用场景、内容生态、硬件产品等多种要素的分布式互联网技术。

 

  近十年,在专利领域,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实现从跟随、追赶向突破引领迈进。报告对全球企业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有效量进行排名,有三家中国科技企业进入前十,其中腾讯以26980件专利有效量位居榜首。

 

  报告认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专利快速增长,得益于“数实融合”等国家宏观战略深入推进,以及众多科技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推动关键技术领域创新。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比重已经超过75%。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CHINA-EUROPE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 ECONOMIC COOPERATION

地址:中国-北京市 邮编:100710

电话:010-6451 6951 邮箱:office@ceatec.org.cn 传真:010-6451 5497

ICP备案:京ICP备1704683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52号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版权所有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12月15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时间:2023/12/15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重要活动】

 

1、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上海证券报)

 

  11月23日,由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承载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的使命。

 

  本届数贸会汇聚超800家数字贸易企业,包含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50余家全球、全国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筹集100余项首发首秀首展成果,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数字贸易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与新场景。

 

  展会总体构架为“1+2+4”,即1个综合馆,前沿趋势和“丝路电商”2个特色馆,以及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内容和数智出行4个数字产业馆,重点展示数字贸易全产业链的头部企业与应用场景。“丝路电商”成为本届数贸会的一大亮点。数贸会专门设立“丝路电商”馆,展示跨境支付、物流、直播等龙头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落地业务,为“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提供新型电商全域服务、新消费品牌营销服务等综合服务。

 

  本届数贸会首次举办“丝路电商日”活动,通过直播带货形式,联动达人主播在11月24日集中推介“丝路电商”好物,并邀请“丝路电商”伙伴国使节走进直播间,推荐本国特色产品、旅游文化等。各大电商平台也同步开设“丝路云品”专区,将“丝路电商”伙伴国家的特色和优势商品推介给国内消费者,助力“丝路电商”伙伴国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持续释放中国消费潜力。

 

【产业互联网】

 

  2、2030年全球物联网数字经济年产值将达40万亿美元(北京日报)

 

  日前,2023(第八届)世界物联网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际机构组织、全球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代表和专家,围绕提高物联网战略定位、构建万物互联的数字新经济全球市场展开讨论。大会同时发布了“构建万物智联数字经济全球市场”倡议,呼吁世界各国消除物联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壁垒,共同构建物联网支撑的智慧世界。

 

  据介绍,今年中国建成承载物联网的5G基站数量有望超过320多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新一代网络大国;数字经济规模体量有望超过60万亿元,增速超过25%。

 

  参照全球权威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数据综合分析,2023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增长超过20%,物联网智能技术驱动的全球数字经济有望超过20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或将超过800亿个,全球物联网数字经济年产值有望超过40万亿美元。

 

3、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发布《武汉倡议》(人民政协网)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大会发布了《数实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武汉倡议》(以下简称《武汉倡议》),旨在以协同创新为路径,汇聚各方力量,促进政、产、学、研、用诸环节在功能与资源配置上形成高度协同与配合、形成良性互动。

 

  《武汉倡议》提出,要坚持大局意识,持续增强产业合力。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出发,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要坚持科技创新,持续强化技术能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交叉融合发展,努力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业态,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领域,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抢占竞争制高点。

 

  要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挖掘应用潜力。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应用场景,推动关键领域突破;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支持探索智能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园区应用挖掘,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实践标杆。

 

  要坚持多元融合,持续激发生态活力。鼓励行业应用企业加强与产业链各方的交流合作,促进跨行业、跨系统协同,共享创新资源、开放应用场景,形成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引导和推动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共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同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崭新时代。

 

4、《2023中国产业数字化百强榜》发布:阿里巴巴B2B、欧冶云商、国联股份位居前三(中国经济新闻网)

 

  近日,“第十届中国(南京)产业数字化大会”在南京举行。会议以“新空间,新引擎,新渠道,新支撑”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协会、专家学者、产投基金、企业家共计400人参加会议。

 

  会议发布了“2023中国产业数字化百强榜”,阿里巴巴B2B、欧冶云商、国联股份、汇通达、华能智链、上海钢联、中国中化电商平台、中农网、中储智运和致景科技位居行业前十强。

 

  会议还发布了《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行业发展先抑后扬,下半年增速较快,预计全年交易规模将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5、我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8000个(中国发展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介绍,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的项目数已经超过8000个,5G已经由生产现场监测、厂区智能物流等外围辅助环节,深入到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等核心控制环节。

 

  在大会上,《2023年5G工厂名录》成功发布,共300个项目入选,其中20个典型应用场景的实践均超过50%,形成了“商品房”的示范推广效应。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根据企业报送数据测算,300个5G工厂将带动总投资近百亿元,对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5G工厂种子项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有1800余个5G工厂项目,涉及29个省(区、市),已覆盖装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石化化工、港口等10个“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等其他行业,项目类型已包含产线、车间、工厂等各层级。

 

【地方动态】

 

  6、广东省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经济观察报)

 

  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数字湾区”建设任务,实现大湾区数字化规制规则有效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联通,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均衡发展。

 

  《方案》指出,要推动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安全有序流通,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实施“南数北上、北数南下”计划,运用隐私计算、安全隔离、可信验证等关键技术,加强跨境数据流通服务与分类管理,确保数据安全、使用合规和范围可控。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围绕社保、户籍、婚育、教育、医疗、创业、养老、交通等高频公共服务数据需求,探索推行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通过纳入数据授权跨境目录、数据主体授权等模式,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跨境。

 

  《方案》明确,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以“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为核心的新制造生态系统。深入实施广东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建设,统筹用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果,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机器人深度应用场景。建设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继续培育一批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数字贸易重点企业。

 

7、江苏省出台快递业发展促消费实施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

 

  日前,江苏省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邮政快递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综合考虑地域区位、功能定位、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引导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园区与快递物流园区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区域辐射能力。鼓励传统物流园区适应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发展需求转型升级,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领域应用,大力推进库存前置、智能分仓、科学配载、线路优化,实现信息协同化、服务智能化。推进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

 

  《意见》指出,要提升跨境服务能力,加快完善跨境寄递服务体系,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整合境内外收寄、投递、国际运输、通关、境外预检视、境外预分拣、海外仓等资源,发展国际寄递业务。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与跨境电商企业加强合作,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配套大型智能化自动化仓储设施,布局建设海外仓,推动协同融合发展。

 

  《意见》明确,要加大邮政快递业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力度,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合作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仓储保鲜)+电商平台+寄递”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上行寄递服务网络。推进直播电商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广“直播电商+产地仓+寄递”模式,推动寄递物流赋能乡村发展。

 

8、贵州省印发《贵州省数据要素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多彩贵州网)

 

  近日,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贵州省数据要素登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以规范数据要素登记服务,保护登记主体的合法权益,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办法》明确,贵州省人民政府数据主管部门负责数据要素登记服务管理工作,指导登记服务机构制定实施相关标准,推动数据要素登记服务活动有序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市州数据管理部门申请数据要素登记OID子节点,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登记主体开展数据要素登记活动。

 

  根据《办法》,数据要素登记服务按照申请、受理、审核、在线公示、异议处理和发证等程序组织实施。登记凭证原则上有效期两年,自发证之日起计算。涉及以协议方式约定数据授权运营期限,且协议期限不超过两年的,以相关协议截止日期为有效期。

 

【数字经济】

 

  9、处理好“十大关系” 做强做优最大数字经济(澎湃新闻)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欧阳日辉发表文章《处理好“十大关系”,做强做优最大数字经济》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非凡成就,但也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需要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有为政府主要体现在适度超前布局与投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三方面。充分激活市场机制有效作用,需要政府进一步畅通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渠道,保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同经营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流通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打通政府和社会的数据通道,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交易体系。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数字技术带来新兴岗位和灵活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效率,也造成传统岗位减少等问题。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丰富了应对贫富分化的政策工具,创造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思路。比如,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催生了网络直播、云旅游等新业态,将欠发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农产品等特色资源“运输”到发达地区,产业数字化转移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对于有助于共同富裕的新业态新模式,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三、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安全问题、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风险和安全挑战、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等。要统筹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安全,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四、处理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深度融合,而非对立和替代关系。数字经济创造的价值,除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化价值,更大的价值产生于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相互作用之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最大的底气是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不是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而是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以后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新实体经济。

 

  五、处理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关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双向融合和协同发展需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一方面,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短板,培育壮大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超前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另一方面,加快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六、处理好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关系。优先发展消费互联网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特色。2014年以后,中国数字技术应用从侧重消费环节转向产业供给侧变革。未来,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将共融共生、长期并存。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完整链条,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商业生态。

 

  七、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均衡发展的关系。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鸿沟令人担忧。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格局,不能政府“拉郎配”。要运用市场机制更加有效释放不同区域的优势,产生协同发展效应。既要继续强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探索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联动机制,将东部地区的技术、市场及产业等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优势有效结合,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差距。

 

  八、处理好创新和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创新与平台治理和资本监管密切相关。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生态布局的顶层设计,通过专项资金、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机遇、生态和保障。支持平台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技术专项,鼓励平台在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进行原创性创新,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

 

  九、处理好国内和国际的关系。统筹国内和国际的关系,既是拓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处理好开放合作与科技自主创新的关系。未来,中国与数字经济合作国家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市场和数字治理等方面有大量合作空间。

 

  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技术创新需要从中长期进行布局。短期有必要加强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等基于应用场景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10、平台创新促进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新京报)

 

  近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中山大学互联网创新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和广州市大湾区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创新与竞争》(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平台创新使平台企业成为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社会主体,有效推动企业的平台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

 

  平台企业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报告》显示,2019-2022年,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美团和滴滴六家代表性平台研发投入从1165.88亿元增加至1866.53亿元,年均增速约17%。其中,2021年,六大平台研发投入1624.77亿元,约占全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的5%,平台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3.9倍。这表明平台创新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

 

  平台经济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平台企业纷纷加大资源投入,以推动全社会的基础研究。《报告》认为,平台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及其模式创新,既是对国家促进基础研究的补充,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次市场化结构性创新。

 

  《报告》就促进平台发展壮大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明确平台是数字经济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振平台创新的市场信心,让平台创新成为加快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其次,明确平台是促进数实融合重要社会主体,以此将平台创新纳入国家推动数实融合的总体战略中,制定面向网格市场结构创新的激励政策;最后,明确平台是促进国家基础研究创新重要力量,将平台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中,确保平台创新在数字经济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合法利益。

 

【数据要素】

 

11、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国家数据局)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余晓晖发表文章《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表示,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可以促进数字农业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助力服务业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但数据价值化发展存在诸多难题。

 

  一、数据采集和供给质量待提高。不同行业、不同设备等数据标准和接口不统一,数据整合互通和互操作性差。缺少优质、合规的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和数据服务商,数据质量差,企业数据因数据失真、失准及一致性差等因素导致数据汇聚质量不高。公共部门数据供给质量和运作效率不高,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标准不一,全国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尚未建成,数据开放共享依靠行政约束。

 

  二、数据流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数据确权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数据二十条已明确数据三权分置的战略方向,但尚未有具体有效的落地举措;缺少数据定价和评估机制,流通依靠点对点交易,供需双方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数据流通不透明度高;数据流通规则缺失,数据合规、数据评估、数据运营等重要环节缺少统一标准,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无序。据调研,2022年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参与到数据交易流通,参与交易流通的企业中,约87.67%的企业购买数据,33.32%的企业出售数据,数据供不应求。

 

  三、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不足。企业数据采集的广度深度以及采集后数据的利用程度低,数据在企业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各环节特别是核心业务环节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赋能作用。这一方面源于企业数据采集手段不足、存储能力低、分析和应用技术弱,难以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任务。另一方面受制于数据泄露风险、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企业不敢用,参与数据开发利用的主动性、积极性差,行业数据与行业融合应用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四、数据要素技术体系尚未成熟。从技术功能来看,当前数据技术手段主要聚焦在底层的计算、可信传输和安全方面,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控制等技术有待创新,各类技术相互组合的探索相对不足。从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数据要素相关技术的支撑不够强,无论是软件硬件之间的优化适配,还是工程化实现的创新突破,都任重道远。从技术安全性来看,数据安全保障技术产品难以保障绝对安全,不同产品所使用的算法协议多种多样,各自的协议安全根基也不尽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算法安全基础。

 

  文章就如何发挥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给出五点建议。

 

  一是布局数据基础设施,夯实底座。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布局重点行业数据空间试点,支持龙头、链主企业建立行业空间,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推动云基础设施数据可控升级,建立信任枢纽,推动各类可信数据空间互联互通。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数据采集传输,高水平建设5G和千兆光网,梳理区域层面算力需求,统筹推进异构算力协同建设与联网调度。搭建新型数据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标识解析体系等网络设施,构建国家数据标识体系,培育基于数据标识的数据资源目录、数据模型共享库、数据交互中间件、数字钱包等数据产品。推动跨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际海底光缆、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点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数据设施安全能力。

 

  二是提升公共数据管理能力,引领发展。完善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建议加快出台《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建立国家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资源库和目录体系。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和长效评估机制,明确数据权属主体、数据运营主体和数据加工主体类型、相应责任、收益分配机制等。提升公共数据融合社会数据能力,区分工业、金融、医疗、交通、城市治理等,形成公共和社会数据流通融合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补齐短板。建立数据产权制度体系,完善数据产权登记制度,出台数据资产登记管理办法,研究数据分类分级授权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产权登记平台。构建多级市场规则,一级市场进行数据登记授权,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等。二级市场进行数据流通交易,要规范数据交易流通、数据交易场所管理等。三级市场开展数据信贷融资、数据信托等数据资产金融创新活动。推进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数据格式、接口、存储等软硬件通用标准,数据登记、数据交易、数据共享、数据服务等环节通用规范。

 

  四是规范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共建生态。探索数据交易所牌照管理,严控数据交易所数量,区分国家级、区域级、行业级等多种类型,严格对数据交易所实施牌照管理,着力推动行业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指导开展数商第三方评级认证,针对数据流通服务商、数据经纪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分类建立评级标准并颁发评级证书。建立主体间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制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区分不同数据类型,形成数据公允价值。

 

  五是构建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强化保障。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数据要素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数据交易失信行为认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机制。制定数据交易合同规范,明确各类主体的使用权限、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安全责任。强化数据在治理中的应用,强化数据采集布局,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

 

12、深圳数交所发布全球首个数据交易综合性指数(深圳特区报)

 

  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国(深圳)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大会上,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发布深圳数据交易指数,这也是全球首个数据交易综合性指数。

 

  深圳数据交易指数由综合指数、行业指数、产品指数构成。其中,综合指数包含在数交所登记的所有数据产品的交易情况,反映交易总体情况;行业指数包含在数交所登记的特定行业的数据产品的交易情况,反映特定行业的数据流通情况;产品指数包含在数交所登记的特定产品类型的数据产品交易情况,反映特定产品类型的数据流通情况。

 

  深圳数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指数是以时间序列为轴的数值或可视化指标,用于反映特定时间段内的数据市场的活动和表现。通常以基期指数为基础,对数据市场的相关指标进行加权计算,以便相关机构和个人更好地理解数据供应、需求和价格的动态变化。

 

【人才培养】

 

  13、数字平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走深走实(青瞳视角)

 

  近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指出,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动传统职业视频化转型及数字类新职业发展,带动普惠型就业创业。

 

  报告显示,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孕育和催生了174个新职业,在直播电商、本地生活、内容创作、直播产业、技术服务等领域,创造了“互联网营销师”“探店达人”“互联网招聘师”“房产主播经纪人”等诸多新岗位,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基于规模化的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实现了供需的相互促进与再平衡,既推动了传统职业的线上化升级,又通过新业态带来了新职业和就业的大幅扩容,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走深走实。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快手平台带动3621万个就业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当中1639个职业里,快手平台覆盖8成以上,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专家表示,新技术革命推动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短视频直播生态等有力地助推着新职业发展。

 

14、猎聘发布《2023中国数字人才发展报告》(电商报)

 

  近日,猎聘发布《2023中国数字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从近4年数据看,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占比均在40%以上,数字人才在各行业无明显增幅,人才比例相对稳定。

 

  从企业新发职位数看,IT/互联网/游戏行业招聘数字人才最多,需求旺盛,但近几年IT/互联网/游戏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数字人才需求占比从2019年的55.12%降到2022年的43.79%。国家战略新兴行业电子/通信/半导体、机械/制造、医疗健康、能源/化工/环保人才需求在逐年增加。

 

  从数字经济新职位发布看,产品经理和Java人才需求最多,近4年占比均在4%以上。嵌入式软件开发、硬件工程师、电气工程师、C++人才需求近几年明显增加。

 

  从薪资看,近4年来,数字人才平均年薪远高于全行业,且薪酬逐年增加,2022年平均薪资比2019年增长了11.5%。

 

【技术前沿】

 

15、《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发布:腾讯专利有效量位居全球首位(央广网)

 

  近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球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已达416.5万件。其中,中国申请量为171万件,占比超四成。2013年至2021年,中国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为25.11%,超过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两倍以上。

 

  报告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定义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云技术、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引擎渲染、安全等技术为支撑,集成底层技术、应用场景、内容生态、硬件产品等多种要素的分布式互联网技术。

 

  近十年,在专利领域,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实现从跟随、追赶向突破引领迈进。报告对全球企业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有效量进行排名,有三家中国科技企业进入前十,其中腾讯以26980件专利有效量位居榜首。

 

  报告认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专利快速增长,得益于“数实融合”等国家宏观战略深入推进,以及众多科技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推动关键技术领域创新。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比重已经超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