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丨李强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 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海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李强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进博会是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今年进博会的参展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充分彰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李强指出,进博会越办越好,很重要的是因为坚持“与天下同利”。反观当前国际上一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行为,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扰乱世界经济运行。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应当秉持什么样的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李强同大家分享3点看法:一是坚持平等互利,夯实正当的共同利益基础。越是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际纷争加剧,越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拥抱自由贸易,在携手发展中推动化解矛盾和问题。二是始终坚守道义,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应当义利兼顾、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三是推进治理改革,完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中方愿同各方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倡议在国际经贸领域落地实践,改革完善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李强表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确定性。集中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的确定性。中国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新的重要贡献。二是开放的确定性。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塞尔维亚总理马楚特、尼日利亚众议长塔杰丁、斯洛文尼亚国民委员会主席洛特里奇、阿联酋总统特别代表齐亚布亲王、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穆勒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视频致辞。来自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及政商学界代表约1500人出席开幕式。
外方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表示,进博会为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大国担当。各方愿深化同中方在经贸、互联互通、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维护自由公平贸易,共促发展繁荣。
开幕式前,李强参观了企业展。开幕式后,李强同与会外国领导人共同巡馆。
4日下午,李强出席了“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
陈吉宁、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
文章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也是唯一举办国家级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向全世界开放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这些年,我国进口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进口品类在快速增长?
总台央视记者 叶奂: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13.66万亿元,也就是平均每天有约500亿元的进口。平摊到14亿人,每人每天约36元。这几年来,中国的进口规模飞速增长,在第一届进博会举办之时,2018年,我国进口14.09万亿元。到了2024年,我国进口已增长至18.39万亿元,增长近三成,相当于平均每年增长超7000亿元的进口,而这样一个体量,远超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全年GDP。
目前中国已经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我国的进口贸易中,哪些品类这几年在快速增长和发展?
翻看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
比如,进口化妆品,2018年我国进口化妆品20.4万吨,2024年我国进口化妆品已增至32.5万吨,相当于7座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的重量。
再比如,进口食品类,2018年我国进口肉类422万吨;到了2024年,我国进口肉类已达到667万吨,相当于近百艘满载辽宁舰航母的重量。不断扩大的进口优质消费品,表明国内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我国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公布的《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专业认证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等作出细化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促进个人信息高效安全跨境流动。
“《办法》结合我国认证制度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形成了一套契合中国国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晓东认为,《办法》的出台是我国个人信息出境领域立法和监管体系的重要完善,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出境制度体系已构建完成。
明确适用条件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申卫星解释说,认证是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认证之所以可以成为个人信息出境的合法途径之一,是因为它把跨境传输所需的适当保障具体化为“经第三方审核+持续监督+对数据主体可执行的承诺与救济”的组合。认证是国际经贸领域监管互认的主流工具、是持续完善公私合作治理的价值体现,专业认证机构切实履行跟踪调查职责是其功能实现的保障。
“现有的个人信息出境认证主要停留在规定层面,实践中由于缺乏具备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细则不明确等,企业较少采用此种机制进行个人信息跨境传输。”丁晓东说,《办法》立足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监管经验,切实推动了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落地。
一方面,《办法》明确适用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条件。主体方面,《办法》明确不适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信息类型方面,明确不适用于重要数据;处理信息数量方面,规定需满足自当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以上、不满100万人个人信息(不含敏感个人信息)或者不满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条件。
另一方面,《办法》明确专业认证机构认证重点要求,规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程序。
“《办法》是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据与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王志成认为,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制度遵循自愿性、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原则,由第三方机构实施,既有利于减轻监管部门行政负担,也赋予企业更多合规选择权,更有助于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完善监管体系
《办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申请方式、认证要求及证书有效期,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专业认证机构申请个人信息出境认证,专业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规则开展认证活动。《办法》明确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同时规定专业认证机构应当向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报送个人信息出境认证证书相关信息。
《办法》还明确了网信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协同监管与动态治理的合力。比如,《办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全流程监管责任。事前,要求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家数据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个人信息出境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国家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国家网信部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规则、统一认证证书及标志。事中,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网信部门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活动进行监督,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对认证过程和认证结果进行抽查,对专业认证机构进行抽查和评价。事后,要求国家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在个人信息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获证个人信息处理者存在违规情形的,专业认证机构应当配合暂停其使用直至撤销认证证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国家网信部门建立认证信息共享机制。
“这种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的监管模式,既避免了职能重叠与资源浪费,又确保了认证活动全流程的可控性与应变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办法》的出台,明确了通过认证方式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具体实施路径,标志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等出境制度设计的全面落地,也标志着我国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体系的全面建立。
山西启动2026电商专项资金申报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山西省商务厅印发通知,正式启动2026年商务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项目征集工作。此次专项资金聚焦电商平台发展、网络促销、园区建设等五大方向,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支持,将进一步助力山西老字号企业、特色农企、民营电商等市场主体发展,推动全省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增长。
根据通知,此次资金支持涵盖五大重点领域,多项申报条件与民生消费、市场主体培育紧密相关。
在电商平台发展方面,对2024年度网络交易规模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且同比增速达50%以上的平台企业分阶梯奖励,鼓励平台扩大交易规模;
网络专题促销领域,支持行业协会或企业抱团组织老字号、名牌产品企业等,在重大消费节点举办直播带货活动,单场活动销售额需超2000万元、参与企业不少于50家,每场最高奖300万元,每年最多支持4场,直接带动特色产品销售;
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是重点支持方向,建设面积超3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或超1.5万平方米的直播电商基地,可获建设投资20%的资金支持(最高500万元),其中直播电商基地需配备不少于50间直播间、签约主播100人以上,2024年网络销售额不低于2亿元,将打造电商集聚发展载体;
对年网络零售额500万元以上、2024年以来新入统的限额以上电商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壮大市场主体队伍;
同时鼓励建设“山西地方特色馆”,对2024年度网上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线上专区择优奖励,集中推广山西特色商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及非遗产品。
申报主体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无违法违规及严重失信记录,且需按要求提交项目申报表、财务审计报告、完税证明等材料。此次申报采取“企业线上申报—市(区)审核推荐—省厅确定支持”的流程,企业需于10月19日前通过山西省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完成线上申报,纸质材料同步报送至省商务厅电商处。
专项资金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发放,旨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山西电子商务体系与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贯通发展,助力民营经济壮大,为全省消费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云南多举措助推返乡青年电商直播创业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近年来,云南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返乡创业做电商等措施,实施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和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从创业补贴、低息贷款到“跟踪陪跑”的一揽子服务,推动电商直播事业蓬勃发展,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云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71.14亿元、同比增长28.8%。目前,全省活跃主播数量已超过18万人,月均收入超过6000元,累计带动客服、运营、物流、包装等关联就业近90万人。
记者了解到,近日在保山市龙陵县召开的云南省直播电商创业现场推进会,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例如,政府部门要精准引导,帮助广大创业者对接特色供应链、设计资源、营销渠道,提供政策、资金、服务、人才等支持,推动本地直播电商创业特色化、集约化发展;在搭建创业平台方面,盘活用好闲置校舍、厂房、办公楼等资产,建设涵盖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办公运维、分拣包装、仓储物流、产品展示等功能的直播电商创业综合体等。
青海:前三季度网络消费市场亮眼
文章来源:西宁晚报
本报讯(记者 小蕊)记者从青海省商务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省商务厅通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丰富产品供给、加速模式更新等举措,推进商务领域“数实融合”进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网络购物额、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9%、25.8%。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网络消费购销比由2024年约6∶1,缩小至目前约4∶1,全省网络市场“买全国”与“卖全国”不平衡现状明显改善。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方面,出台《青海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采取项目扶持、引进孵化、培训赋能等措施方法,政策导引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数商转型效果明显。全省网络零售企业和网络店铺总数由2024年的1088家、7.1万家提升至目前的2031家、7.25万家。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9.1%。
在丰富产品供给方面,以线上线下扩大省内特色产品开拓网络营销市场为突破口,构建“青品好物”矩阵。精选我省21类代表性、独特性、优势性产品,编制2期《大美青海 高原臻品》名录图册,为精选产品作产业分类、贴形象标签、赋品质内涵,线上线下联动进行宣传、促销售、引消费。搭建好物选品中心。采取“省州联动、线上线下、能进能出、持续更新”的选品机制,建立政府推荐、择优精选、健全标准、广泛推介的企业和产品矩阵,打造省级选品中心,62家企业品牌和上百款产品入驻。
今年前三季度,各电商平台累计销售达到1500万元。同时,以“部门联合、省州联动、政企协同”方式,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农特产品丰收购物节”“丝路云品购物节”等系列线上主题促进消费活动,有力配置线上商品和服务供给。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