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座
文章来源:央视网
“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戈壁深处长出“智算绿洲”,AI训练数据穿越秦岭与黄河,直达长三角的科创空间。
今天,中国全部智能算力1秒钟完成的运算量,如果全球80亿人同时用普通计算器,可能要耗费4000年时间才能完成。“十四五”以来,我国算力规模年均增速高达30%,超过七成新增算力来自西部。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建设数字中国”第一次纳入“五年规划”并单独成篇。
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百余条新建干线光缆“连算成网”,“东数西算”超级工程落子成局。全国六成以上的城市,可以在5毫秒内接入一个算力集群。
这不是算力在地理布局上的简单改变,而是生产力要素的一次重构。
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枢纽节点,过去5年,“东数西算”产业园里,代表人流量的手机信令一年比一年密集。452家新兴企业扎根落户,当地的数字经济企业营收从基本为零飙升到近100亿元。
不只在庆阳,“十四五”期间,30多个“算力新城”如串珠般崛起,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支撑。贵州的算力,正在渲染北京的动画电影;青海的算力,加紧训练着江苏的智能驾驶大模型。
“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算力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是全球数据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发布 京沪深蓉杭居前五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10月23日电 (王利文)在23日举行的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生态伙伴大会上,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发布《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以下简称《指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居综合前五强。
据发布方介绍,《指数》构建了多维度评价体系,涵盖产业规模指数、创新能力指数、人才储备指数、国际影响指数等13个一级指标,关联52个二级指标,关注208个三级指标,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系统评估国内16个重点城市数字文创发展水平。
从全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总览来看,2024年全国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表现突出,营收达59082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全部文化企业快3.8个百分点。当前产业呈现的核心特征可概括为技术驱动、区域分化与政策效能。
当前中国数字文创城市发展呈现梯度分明、特色分化的特征。从《指数》结果看,各个城市各具特色:北京资源整合能力强,数字贸易规模领先,拥有故宫、长城等超级IP矩阵,成为综合实力领跑者;上海技术应用与城市活力优势显著,凭借丰富的国际传播渠道,在数字文创“走出去”领域领先;深圳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形成游戏、动漫、设计三大千亿集群,在AIGC技术应用与协同上优势显著;成都则以人才储备、生态稳定及城市活力优势跻身前列;杭州通过数字经济赋能文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优势明显,动漫游戏产业发达。
针对不同城市发展格局,《指数》进一步提出差异化策略:针对深圳、杭州等“硬核技术型城市”,需加强产城融合,规划配建人才保障房,降低人才生活成本;针对成都、长沙等“活力创新型城市”,可重点建设AIGC创作中心,提升IP商业转化效率,降低中小微企业技术成本;针对西安、南京等“文化底蕴型城市”,建议设立数字IP开发基金,推动文物数字化率提升,重点开发“数字兵马俑”等元宇宙项目。
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文章来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与我国对外投资贸易发展相适应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是我国首个海外综合服务领域的指导文件。
当前,我国出海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对高质量、专业化海外综合服务需求显著增加。《指导意见》致力于打造央地联动、区域协同、资源集聚、内外贯通的海外综合服务生态,为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维护企业海外正当权益提供有力支撑,提出6方面16项具体举措。一是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将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升级为国家层面海外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服务大平台和专业服务分平台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率,推出更多优质公共产品。二是集成创新地方服务。指导地方加强线上线下服务,打造企业出海服务“一站式”窗口;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促进服务资源优质供给和高效匹配。三是延伸健全海外服务。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支持出海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合作区,加强与东道国政策沟通。在重点国别建立海外综合服务站,为出海企业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持续服务。四是加强经贸合作保障。丰富双边合作机制、营造安全有利外部环境、妥善应对投资贸易争议等。五是拓展提升专业服务。围绕出海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法律、金融、财会、咨询、数字技术、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增强出海服务能力,创新产品与服务方式,为出海企业精准赋能。六是提升出海企业能力。引导企业科学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跨国经营管理培训和人才培养。强化国际多边机构合作,提供合规咨询服务,促进企业熟悉掌握国际通行规则,提升海外经营合规水平。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守牢安全发展红线前提下,强化部门协作、内外联动,提升海外综合服务效能,实现出海服务资源优质供给和高效匹配,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健康安全有序发展,为深化产供链国际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最高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新趋势
文章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薄晨棣、李楠楠)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和社会安全稳定。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100余件4400余人。
检察办案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瞄准特定对象,针对性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紧密追踪“黑灰产市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猎取、梳理、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甚至形成专门数据服务商,为下游犯罪提供定制化“原料”支持。如检察机关办理的韩某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韩某某等人非法经营寻车业务,业务遍布全国多地,通过入侵各大停车平台软件系统,非法获取车辆进出停车场的位置信息数据,在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在车辆隐蔽处安装GPS定位器,获取并向“客户”提供他人行车轨迹信息。
二是犯罪技术迭代更新,犯罪手段更趋智能化隐蔽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爬虫、木马病毒、渗透工具等黑客技术入侵存有公民个人信息的各类系统,批量获取后出售,进行非法获利。部分个人信息售出后被用于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如检察机关办理的王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王某等人成立公司,伙同在缅甸的周某某,通过应聘潜入多家公司、植入木马病毒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被害公司存储的网购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其中部分个人信息出售给境外电诈集团,关联多起电诈案件。
三是网络“开盒”助推网暴升级,严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网络“开盒”行为目的多样。“开盒”行为人通过“社工库”(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收集公民个人信息而搭建的数据库)等非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并散布引导网民攻击骚扰,对社会、个人及网络生态均造成严重危害。有的网暴不断升级,侵害被害人现实生活。如检察机关办理的赵某等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赵某因被害人与其所喜爱的主播不和,伙同他人以查询“社工库”、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网站等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在担任管理员的聊天群组内肆意发布被害人隐私信息,编辑、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信息,利用互联网实施网络暴力。不知情的网民对被害人社交媒体账户实施辱骂、短信、电话轰炸、线下跟踪骚扰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以及人身财产安全。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不断强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维护公民信息权益;严查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源头,加强行刑双向衔接,全链条打击黑灰产业链;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保护公共利益,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多元共治;持续加强以案释法、以案说法,推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和正确行为价值取向,凝聚全社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的共识。
同时,检察机关提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广大公众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如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广东出台16条措施推动人工智能成制造业“新引擎”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0月22日电 (记者 许青青 程景伟)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广东近日制定出台《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等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跃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在发布会介绍,广东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人工智能集聚区,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其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形成了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同时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600家,构建了全栈式产业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引擎”。
在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方面,方案以“千模赋能百行”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优势行业,建设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场景专用小模型,推动建设工业领域数据集和知识语料库,并通过“算力券”等政策工具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培育高价值工业智能体。
在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方面,健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诊断—改造—推广”体系,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推动数智化“链式改造”,带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
在构建工业人工智能支撑体系方面,推动深圳、东莞等地建设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开展工业模型应用、技术验证、系统适配等工作;培育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鼓励建设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大模型中心等平台载体,促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和供需精准对接。
在优化工业人工智能要素保障方面,依托省市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融资服务,建设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发挥产业人才专项政策效能,培育智慧工匠。
目前,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近200家省级平台,包括鹏城国家实验室、福田实验室等,这些平台为广东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撑。未来,广东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制造业”产业。
福州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案出台
文章来源:国家邮政局网站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印发《福州市加快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数字化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在数字物流领域,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物流领域深度融合,赋能大宗物流降本增效;要进一步推动快递末端数字化运用,计划2025年到2027年,每年新增智能快件箱100组,同步助力构建便民生活圈;要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技术在快递领域更广泛应用,促进公共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福州市邮政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工作协调机制,扎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行业力量。
山西省晋中市前三季度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
文章来源:晋中市商务局
近年来,晋中市商务局引导电商企业组建晋中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通过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持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双品网购节、“百城千企上抖音”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网络销售额。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还积极实施农产品上行快件补助政策,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获得补贴资金970余万元。据第三方不完全监测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网络零售额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速38.7%,其中,农村网络零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速37.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4亿元,同比增速44.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52号